一轮
2、于同一周期的 C 和 D,它们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 4 和 2,且原子序数相差为2。 四种元素中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_,电负性最大的是_。 (填元素符号)答案:(1)41s 22d 5血红色(2)M 94(3) (4)K1)2014新课标全国卷,37(2)1 醛分子中含有的 键的数目为_,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是_。 (2)2014新课标全国卷,37(2)改编已知 a
3、析:由离子的电子排布式可推出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1电子排布为 3为共有 8 个价电子,所以为族。 答案: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 3 周期所包含的元素中钠的原子半径最小B钠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C在所有元素中,氟的电负性最大D电子云示意图中的每个小黑点都表示一个电子解析: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第 3 周期所包含的元素中钠的原子半径最大,A 错误;同一周期,从左到右
3、各组物质的性质排列正确的是()A熔点:B水溶性: 2S点:乙烷 戊烷丁烷 D热稳定性: 2O选项 A,是原子晶体,熔点最高;选项 B,O 2、H 2S 分子中键的极性依次减弱,在极性溶剂 的溶解性也依次减小;选项 C,戊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其沸点最高;选项 D,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正确。 答案:在氧气中燃烧时得到一种钡的氧化物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3、配体、中心离子的电荷数和配位数( )A 、2、4 B 、4C 、 、2、2 D 、2、2解析:由配合物H 3)4(分析,因外界有两个 ,故 素显2 价,故中心离子为 ,配体为 位数为 4。 答案:列物质中不存在手性异构体的是()ABCD列描述正确的是()A 为 V 形极性分子B 与 中心原子均为 化23CC 2子中 键与 键的数目比为 11D水加热到很高温度都难分解是因水分子间存在氢键解析
3、;将镁条放入 气泡产生,根据 C 项实验知,应是镁与溶液中的 H 作用产生了氢气,D 项不合理。 答案:2015江苏化学,13)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双选)() A制备 H)3 悬浊液:向 1 1 液中加过量的 6 1 液B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适量饱和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取少量待检验溶液
3、3D发生消去反应的卤代烃在结构上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必须带有氢原子。 A 项中的邻位碳原子上不带氢原子;B 项,消去后只得到 = 项中无邻位碳原子,故 A、C 两项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D 项,消去后可得到两种烯烃:=选 B 项。 答案:子组成为 苯的同系物,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3、 项符合。 答案:列对合成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称为聚合物或高聚物,是因为它们大部分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而制得的C聚乙烯由乙烯加聚生成的纯净物D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两大类解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分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两类,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主要由加聚、缩聚两类反应制备。 对于高分子化合物来说,其相对分子质量很大
3、洗,并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3)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 )(4)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 )(5)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答案:(1)(2) (3) (4)(5)4(1)因为 解度较大,故可用重结晶法除去 混有的 )(2)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应由上口倒出( )(3) 除去粗盐溶液中不溶物()(4) 用 取溴水中的 )(5) 从
3、晶等步骤得到绿矾。 (3)溶液 Z 的 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用 纸测定溶液 操作方法为_。 若溶液 Z 的 小,将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 _(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品红溶液的小试管中,若品红溶液退色,加热能恢复原色,证明气体中含有 )铁屑过滤(3)取一小块 纸,放在干燥、洁净的表面皿 (或玻璃片)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到 纸上
3、盐水只能吸收氯化氢而不能吸收氯气。 答案:图是分离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流程图。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三次分离操作分别是()A蒸馏过滤分液 B分液蒸馏蒸馏 C蒸馏分液 分液 D分液蒸馏 结晶、过滤 解析:分液时,乙酸和乙醇均在下层,乙酸乙酯在上层,分液后将下层液体 A 蒸馏,将乙醇蒸出,然后在乙酸钠中加入 将乙酸蒸出,故 B 项正确。 答案:过量的 H 3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