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
1、第十四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及其发展 第 32讲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主干回顾】 一、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的背景 公元前 5世纪 ,奴隶制 _发展到顶峰。 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人文主义的准备 自然哲学的发展。 民主政治 【特别提醒】 强调以人为中心 ,注重人性和人的价值。 人文主义是人文精神的核心。 这种精神对打破原始宗教对人的控制具有重大意义。
1、第 21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主干回顾】 一、初步发展 (19世纪末至 20世纪初 ) 列强的资本输出瓦解自然经济 ;清政府放宽 _的限制。 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_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推动了资产阶级政治 运动的兴起。 民间办厂 民族资产阶级 【特别提醒】 (1)从产生来看 ,先天严重不足。 表现为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1、第十单元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 25讲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考点一 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主干回顾】 一、 1929至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 _依然存在。 (2)具体原因 :生产和 _之间的矛盾激化。 基本矛盾 消费 (3)直接原因 :_、分期付款活动造成金融市场 的不稳定。 股票投机 1929年 10月 24日
1、第 24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 格局的初步形成 考点一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主干回顾】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粉碎“四人帮”后 ,国民经济仍处于 状 态。 停滞 (1)思想路线 :重新确立 、实事求是的马克思 主义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 :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工作重点转移 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以 为中心。 成为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 道路 的起点。 解放思想
1、第十一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 26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考点一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 【主干回顾】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1)背景。 政治 :十月革命后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威胁。 1918年 ,国内外敌对势力进攻苏俄。 经济 :粮食严重缺乏 ,经济极端贫困。 (2)目的 :保卫苏维埃政权 ;向社会主义过渡。 (3)内容。 农业 :实行 _
1、第十二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 27讲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主干回顾】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以 _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 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2)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 ,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 资本主义 _体系。 英镑 世界货币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主要任务是稳定 _,消 除妨碍世界贸易的 _。 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 困难的成员国提供
1、第 22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主干回顾】 一、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化 近代中国 现代中国 服饰 鸦片战争后 ,“ 洋布 ”“洋装 ”在 城市出现 ;辛亥革命后 ,_受 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20世纪二三十 年代 ,西装、 _、学生装等并行 颜色由灰蓝色 调到五彩缤纷 , 款式由单一走 向 _ 中山装 旗袍 多样化 近代中国 现代中国 饮食 从传统饮食到西餐 ,_成为有钱人的时尚
1、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 20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主干回顾】 一、自然经济的解体 (1)鸦片战争后 ,洋纱大量涌入中国 _的市场。 (2)西方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 _产品。 东南沿海 农副土特 (1)洋纱洋布涌入 ,“ 纺”与“织”分离、 _ _分离。 (2)农副土特产品日趋 _,减少了在农业经济中 自给自足的成分。 “ 织”与 “ 耕” 商品化
1、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 23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主干回顾】 一、过渡时期 1949 1952年 ):到 _年底 ,工农 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 设创造了条件。 1952 1953 1957年 ): (1)背景 :新中国成立之初 ,我国是一个落后的 _。 (2)任务 :优先发展 _,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 _进行改造。 农业国 重工业
1、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形成与发展 第 18讲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考点一 新航路的开辟 【主干回顾】 一、背景 (1)经济根源 :西欧 _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 产生。 商品经济 (2)社会根源 :狂热追求黄金、白银 ; _ _ 的诱导。 (3)直接原因 :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引发的 _。 (4)精神动力 :教会传播 _的狂热。 马可 波罗行 纪 商业危机 天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