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电动
动时定子绕组 一部分接成星形,一部分接成三角形 在起动结束后,再换成三角形联结法,投入全电压 原始状态 起动时定子绕组 一部分接成星形,一部分接成三角形 在起动结束后,再换成三角形联结法,投入全电压 KMY KMY KMY 电源 电源 电源 原始状态 起动时定子绕组 一部分接成星形,一部分接成三角形 在起动结束后,再换成三角形联结法,投入全电压 KM△ KM△ KM△ 电源 电源 电源 三
绑扎。 线圈全部嵌完后,检查线圈外形、端部排列及相间绝缘,待符合要求后,首先用手将绕组两端下压整喇叭口,如图。 然后把木板垫在绕组端部,用手锤轻轻敲打,整成较为规范的喇叭口,如图,其直径大小要适宜,既要有利于通风散热,又不能使端部离机座太近,影响绝缘,如图所示。 端部整形后,修剪相间绝缘,使其高出绕组 3~ 4mm。 中小型电动机绕组端部需用无碱玻璃纤维带或聚醋纤维编织套管绑扎
B C A B C 图 6 六个接线端子接线图 c)对设有定子 绕组测温及加热器,其引出线可在主接线盒内,也可设单独接线盒。 引 出接线示意图见图 7. 、 YBDT 及派生双速电动机接线方法: a)对 2Y/△及 2Y/ Y 接法的单绕组双速电机,接线盒 U○ V○ W○ | | | 为六端子,其接线方法如下图 8 所示。 1U 1V 1W ○ ————— ○ ————— ○ 2U 2V 2W
当: 1)β = %100PPN 时 AI = NB I23I = NC 2)β = %67PPN 时 AI = %67I23I NB NI= NI NC I% I 式中: I 电动机正常运行时的相电流; NI 电动机的额定相电流; NI 电动机的额 定线电流 三.Δ接电动机电源一相断开,如图 6. 设每相绕组阻抗为 Z
条中“二、根据生产过程不允许或不需要自动的电动机,应装设低电压保护。 ”的规定投入 ,同时作为电动机流速断保护失灵的后备保护 、反相及局部匝间短路等各类非接地性不对称故障提供单独保护。 在这个配置方案中,电流速断作为相间短路的主保护在电机的运行过程中一直投入;堵转保护作为转子堵转或启动时间过长的主保护,同时作为电机相间短路的后备保护;过负荷保护是电动机定子绕组过流发热的主保护
: ( 1)当输出功率一定时提高电磁负荷 A 和 δB 电机的尺寸和体积将减小,可节省有效材料,但其需要较好的冷却条件和绝缘材料。 ( 2)选取较高的 A,绕组用铜(铝)量将增加。 由于电机的尺寸减小了,若 δB 不变,每极磁通将减 小,为得到一定的感应电势,绕组匝数必将增多。 ( 3)选择较高的 A 或导体电流密度 J,绕组电阻将增加,使绕组温升升高。 ( 4)选择较高的 δB
律为 : s 逆时针 旋转时: 若 *ee TTT 时,则 1tF ; 若 * 0eeTT时,则 0tF ; 若 *0 ee TTT 时,则 tF 保持不变。 张伟:直接转矩控 制的异步电机调速系统仿真研究 14 s 顺时针旋转时: 若 *ee TTT 时,则 1TF 。 若 * 0eeTT时,则 0TF ; 若 * 0eeT TT
输出电压电平数增多,各级电平间的幅值变化降低,低的 dv/dt 对外围电路的干扰减小,对电机的冲击小,在开关频率附近的谐波幅值也小。 3. 由于三电平逆变器输出为三电平阶梯波,形状更接近正弦。 在同样的开关频率下,开关损耗小,效率高,这正适应高压大容量逆变器由于开关损耗及器件性能的问题开关频率不能太高的要求。 4. 可以控制无功功率流。 但是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逆变器结构也有它 固有的不足: 1.
时存在下列电能浪费:集电环和电刷间的摩擦损耗和接触电阻上的电 损耗,电刷至控制柜 短路开关间三根电缆的电损耗,若电动机与控制柜之间距离很长,则该损耗将非常严重。 并且由于集电环与电刷产生碳粉、电火花和噪声,长期污染周围环境,损害管理人员和周围居民健康。 ( 3)传统绕线型电动机的起动转矩比笼型电动机的有所提高,但仍往往不能满足满载起动的需要,以至仍然需要增容而形成“大马拉小车”。
调速 系统 的控制板 ,并 进行了抗干扰措施的分析讨论。 本论文的章节安排: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方法及发展趋势;第二章介绍了 矢量控制 的原理及实现, 以及 SVPWM 原理 ; 第三章 主要讲了变频系统控制板的硬件设计,介绍了电源电路、通信接口电路以及调理板 电路设计 ;第四章 对控制板的 PCB 进行设计 ;第五章 对硬件 和软件 抗干扰做了简要介绍。 6 2. 矢量控制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