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2、柴梗上看到黑色物质;在蜡烛火焰上放置玻璃片,在玻璃片上可看到黑色物质;烧烤会导致食物表面变焦为什么上述 过程都会产生黑色物质呢。 【活动与探究】加热葡萄糖、砂糖、面粉(1)实验现象:。 (2)实验结论:。 【阅读】后两段和 一段【交流小结】1物质由 组成。 例如氧气由 组成;金刚石由 组成;水由 组成;铁由 组成;二氧化碳由 组成;碳酸氢铵由 组成。 2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
2、化学性质(概念)_。 【学习过程】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活动与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 状态、形状色 态 (2)点燃蜡烛, 观察现象 教师“个备”或学生笔记栏【讨论小结】蜡烛燃烧时先由 状态转变成 状态,冷却后又从 _ 态变成 _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 变化。 而后燃烧生成 _和 ,在这个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这是发生了
1、最新海量高中、 学 研 究 些 什 么一 选 择 题 ( 共 20 小 题 )1 有 下 列 三 种 假 设 : 一 种 碱 溶 液 和 一 种 盐 溶 液 混 合 反 应 后 , 生 成 一 种 强 碱 性 物 质 ; 两 种 酸 溶 液 混 合 反 应 后 , 溶 液 的 酸 性 减 弱 ; 两 种 盐 溶 液 混 合 反 应 后 , 溶 液 的 酸 性 增 强 其 中 确 有 具 体
3、什么情况。 (大气压为 76柱)解:管内顶部受到的压强为:7606如果在管顶部开一个小孔,管内外相通都为一个大气压,水银柱下降到管内外水银面一样高。 例 6:如图所示,密度为 03kg/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此时,木块的下表面距水面 3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至少计算出与木块有关的 8 个物理量。 (g 取 10N/: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310/1/下 水 2310m30木块的边长:因为木块漂浮
2、压力 、B 两容器受到的压强 盛满水的烧杯中轻轻放入一木块,结果杯底受到水的压强将_,压力将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1某同学测得家用保温瓶胆最深处为 30满开水后,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是_Pa(g=10N若将开水全部倒入脸盆中,则水对盆底的压强_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打开上游阀门时,_和_构成连通器;当打开下游阀门时,房屋地基部分的墙总比平地上的墙要宽些桥墩总是上端较细
2、体压强的特点;再理论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最后利用体压强的特点,进行解释实际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形社会的设计理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知道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认识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亲身体验的学习活动,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感悟转换法
1、解物理知识在生产、水艇、热气球的原理神秘的“死海”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一个“死海”。 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 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 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 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1、墨累的海洋学家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三只大小不同的玻璃管的两端都用白蜡封死,再用麻布包紧,然后把玻璃管塞进一端开口的铜管里,水可以从铜管口进去。 然后把这根铜管沉到 5000米的深海里。 当他把铜管吊上来的时候 ,不禁惊呆了 剩下一堆雪花似的玻璃粉。 4进入深海为什么要用潜水器。 5水坝为何上窄下宽6你知道吗 ?以上这些事例都与液体压强有关。 心有灵犀7令人惊奇的实验8活动 1
1、究机械能守恒定律情境导入 课程目标 1 . 知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 会根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2 . 学会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方法。 3 . 从理论分析和推导中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 4 . 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基本问题 , 并领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一 二 三一、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 : 物体的 动能 ( E k ) 与 势能 ( E p )
1、究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情境导入 课程目标 1 . 知道向心力及其方向 , 理解向心力的作用。 2 . 通过实验理解向心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 掌握向心力的公式及其变形。 3 . 知道向心加速度 , 掌握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及其变形。 4 . 能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一 二一、向心加速度 1 . 定义 :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具有的沿 半径指向圆心 的加速度 , 叫向心加速度。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