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玉米
粉后 20内就应该及时采收嫩果穗,超甜玉米为授粉后 20,普通甜玉米和加强甜玉米可稍晚几天,若加工罐头可早收 1,出售青嫩玉米可晚收 1。 也可以根据品种特性,抽尝部分,只要达到了应该有的口味就可以照此标准开始采收。 甜玉米果实在 16可保鲜 5 天,但在 29仅可以保鲜1,在 35时,约 12 小时含糖量就明显降低,失去商品价值。 所以,甜玉米在采收后一定要缩短运输时间,或者采取降温保存的方法
果型甜糯玉米)是宝丰公司集体智慧的完美体现,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将糯质隐性基因导入甜玉米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它将甜糯玉米的特质发挥到了极至,它克服了传统黑玉米的不足即采收期短、上色不均的缺憾,真正实现了黑色、甜、香、糯的统一。 幼苗生长势强,叶色深绿,株型紧凑。 株高 238厘米,穗位 98 厘米,抗倒伏,高抗大、小斑病、青枯病等。 穗长 2224 厘米,粗 6 厘米,果穗 1416 行,粒长达 米
1、玉米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加工品种多样,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受到中高档宾馆饭店的青睐,成为餐桌上新型佳肴之一。 甜玉米加工产品还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之一。 世界上除美国外,其他国家甜玉米生产及其加工产品甚少,而西欧和东南亚地区的需求量日益扩大,发展甜玉米生产及其加工产品有广阔的市场。 一、罐头加工工艺甜玉米罐头有两种类型,一种为粒状,另一种为糊状。
病初期用 2 万单位井冈霉素 300 倍液、1稻宁可湿性粉剂 750 倍液或 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进行防治,喷药时要重点喷果穗以下的茎叶。 斑病:用 73百菌清粉剂 500800 倍液、40稻瘟清 600800 倍液、50多菌灵 5001000 倍液或 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800 倍液喷雾防治,在心叶末期到抽丝期喷施,7 天左右喷 1 次,连喷 23 次。 种前用
玉米含糖量高,病虫害较为严重。 病害以大、小斑病、纹枯病较为常见,其防治措施除选用抗病品种外,用卫福农药拌种(300 毫升农药加水拌 斤种子),能够有效地防治和延缓病害发生。 苗期虫害有蝼蛄、粘虫等,可用 1200杀虫双或 1200敌百虫浇灌土壤,或用米乐尔混细沙撒施株间进行防治。 生长中后期,玉米螟、粘虫、蚜虫为害严重,可用 剂、敌百虫、杀虫双等进行防治,但应注意使用时期及用量
1、冬今春,气温偏高,雨量偏少,有利害虫越冬,田间虫口密度较大。 据调查,当前甜玉米正处于拔节至抽雄期,发生的主要病虫有玉米螟和大、小斑病。 、病虫发生情况。 玉米螟:据调查,甜玉米株平均受害率 高的 9%。 平均亩存虫 ,当前田间以 3、4 龄虫为主。 大、小斑病:据调查,株平均发病率 高的 叶平均发病率27%,主要在下部叶片发生。 二、发生趋势分析。 据广州国际专业气象台预报,广州市 5
1、、嫩、香等特点是其商品性的根本要求,但由于甜玉米果穗采后的物质代谢非常迅速,常温条件下放置 2 天后,可溶性糖含量降低 50%以上,因此,采后甜玉米鲜果穗的保鲜就显得尤为重要。 (1)不同采收期果穗品质的变化采收期是影响甜玉米风味的首要因素,若采收过早,则水分多,内容物含量少;而采收过迟,则籽粒皮厚、渣多,风味也较淡。 判断采收期的品质标准虽然较多,但主要采用籽粒含水量和含糖量两个指标。
1、一)技术简介及特点超甜玉米是新兴的果蔬,很受人们喜爱。 1991 年开始,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选自交系先后组配并选育出超甜玉米“穗甜 1 号”、“穗甜 2 号”、“穗甜 3 号”等新品种。 其中“穗甜 1 号”、“穗甜 2 号”分别于 1998 年、1996年通过广东省和广州市的品种审定,目前在广东地区已推广了 平方公顷,经济效益 4000 万元以上,已获广州市的技改奖和推广奖。 “穗甜
1、冻是一种快速冻结的低温保鲜法。 所谓速冻果蔬就是将经过处理的果蔬原料,在35的温度下使之迅速冻结,然后在20的低温下保存待用。 速冻保藏是当前果蔬加工保藏技术中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其果蔬原有风味和营养成分的理想方法。 我国果蔬速冻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开始研究试制,进入 90 年代以后我国的果蔬速冻在出口量、品种、质量及设备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甜玉米是一种主要的速冻食品
玉米(禾本科,玉米属。 玉米的甜质型亚种。 2n=2x=20。 欧美国家栽培广,中国有栽培。 植株较矮,分蘖力较强。 果穗苞叶上有旗叶。 子粒淡黄或乳白色,胚较大,乳熟期子实柔嫩、味美,富含水溶性多糖、维生素A、维生素 C、脂肪和蛋白质等。 主要类型有:普通甜玉米。 含糖量约 8,多用于糊状或整粒加工制罐,也用于速冻。 超甜玉米。 含糖量 20以上,果皮较厚,多用于整粒加工制罐、速冻或鲜果穗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