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
野丝占 经过 2002、2003 两年早、晚造区试,该品种早造平均亩产 ,比对照种中二软占减产 晚造平均亩产 ,比对照种中二软占减产 早造中熟,全生育期 116 天,晚造早中熟,全生育期 104 天。 该品种矮杆,分蘖力强,叶色青绿,叶片窄直,穗数多,结实率高,抗逆性强,大田栽培中未发现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纹枯病轻,后期熟色好,青枝腊稿。 株高 米,亩有效穗 ,穗长 米,平均每穗 实率。
茉莉新占茉莉新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用茉莉占与丰矮占 5 号杂交育成的早晚兼用优质新品种,米质特二级。 1998 年早造该所新品比试验亩产 斤,比对照粤香占增产 晚造 斤,比对照粳籼 89 增产 15%;斤,比对照粳籼 89 增产 茉莉新占稻瘟病全群总抗比 自然病区鉴定较抗病,抗白叶枯病。 早造比粤香占迟熟 4 天,晚造比粳籼 89 早熟 6 天。 株型好,穗大粒多,后期熟色结实好、千粒重。
1、黄占绿黄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新品种,经 3 年的全省大范围试验试种,表明它是一个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米质佳、综合配置良好的早中熟水稻新品种。 1996 年早造广东省区试初试亩产 斤,比对照种七山占增产 早熟 56 天;1997 年早造复试亩产 斤,1998 年绿黄占成为新兴县常规稻当家种之一。 1998 年晚造从化市鳌头镇连片千亩种植,平均亩产 斤,最高达 斤。 1998
优”水稻新品种“优优”育成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审定单位: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时间:1999 年 9 月 16 日品种简介:一、优优是以优为母本、广恢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早籼迟熟杂交稻组合。 1999 年同时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二、特征特性:早稻全生育期天,晚稻全生育期天,株高厘米,分蘖力中等,生长旺盛,耐肥抗倒,亩有效穗数万,每穗粒,结实率以上,千粒重克,垩白率
1、合)介绍1、优 218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中恢 218 杂交而成的杂交晚籼组合。 2005 年 3月通过浙江省品审会审定。 产量表现:优 218 经 2002 和 2003 年省单季杂交籼稻区试,平均亩产 对照汕优 63 增产 2004 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汕优 63 增产 特征特性:该组合两年省区试平均全生育期 ,比对照汕优 63 长 ;两年省区试平均亩有效穗 ,每穗实粒数
“国稻 1 号”举行现场观摩会 由水稻所和安徽向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举办的“水稻新品种国稻 1 号现场观摩会”在安徽桐城举行。 水稻所党委书记周晓震、桐城市人民政府领导、安徽省近 20 家省地市的种子管理站和种业界同仁共 170 余人出席了观摩会。 “国稻 1 号”是水稻所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新选育的杂交籼稻新组合,今年首次在安徽桐城市作中稻试种。 该品种生育期适宜
农 514”简介 沈农 514 是农阳农业大学谈松教授德育的水稻新品种,1995 年通过审定,沈农514 株高 90 厘米左右,生育期在沈阳 158 天,与辽粳 5 号相同,分蘖力较强,直立穗型,亩穗数 25,穗长 16米,平均每穗颖花数 100,个别粒短芒,成料率 90以上,千粒重 25 克左右,抗病性、抗寒性和抗倒伏能力明显好于辽粳 5 号,亩产一般 600斤。 沈农 514 耐肥抗倒。 4
、症状:纹枯病菌可侵染水稻的叶鞘、茎秆、叶片、穗颈,首先在近水面处的基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边缘模糊,像开水烫过的圆形小斑点,然后扩大成椭圆形或云纹状,中央呈灰绿色至灰褐色的病斑,新形成的病斑处能长出许多菌丝来,并且向上部叶鞘、叶片蔓延,几个病斑可愈合成一个大斑,形成云纹状,在植株上呈花纹状。 病菌危害水稻的叶鞘、茎杆及叶片,破坏其机械组织,阻碍营养物质的输导,严重时引起茎杆倒伏、植株枯死
农 8801”简介 沈农 9901 是沈阳农业大学王伯伦副教授等选育的水稻新品系。 在 1991 年新品比试验中,沈农 8801 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秋光增产 比辽粳 5号增产 在 1992年品比中,沈阳 8801 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秋光增产 比辽粳 5 号增产 1992年以来在沈阳农业大学校内单独种植的沈农 8801 亩产均达到 700 公斤左右,19931994年参加省中熟组区域试验
科立丰株高 125杆粗壮,叶鞘节短,叶鞘包茎紧密,叶片平展挺拔;分蘖前期早生快发,分蘖强呈辐射状,成穗率高;穗颈短,穗大,每穗平均 190 粒,粒细长,穗尖稀短芒,千粒重 30;结实率 85%产量高:江苏连云港科立丰亩产 汕优 63 增产 江西萍乡科立丰亩产 汕优 63 增产 米质优:八项指标达优质一级标准,四项指标达优质米二级标准。 抗病性强:对白叶枯病、稻瘟病高抗,对纹枯病具有田间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