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精
(减数第二次分裂) 1个 卵 细胞 1个次级 卵 母细胞 ( ) 1个 第二 极体 (减数第二次分裂) 1个 第一 极体 2个第二 极体 ( ) 【课内探究 3】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主要异同 点 (列表比较) 比较项目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染色体复制次数及时间 一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一次,有丝分裂的间期 细胞分裂次数 二次 一次 联会四分体是否出现 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不出现
述】我们知道精子的头部有一个结构,叫做顶体,顶体内还有许多酶。 这些酶能够溶解放射冠和透明带。 顶体膜与精细胞质膜融合,顶体内的酶释放出来,溶解卵丘细胞之间的物质,形成精子通过放射冠的通道。 这种反应称为 顶体反应。 【讲述】这样精子就穿越了放射冠,接触透明带。 阅读课本 做好笔记 掌握顶体反应 精 子 穿 越 透 明 带 【讲述】精子接触透明带后,透明带上特殊的受体便对精子进行识别。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变化 时期 2n 4n 染色体数 DNA分子数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规律性变化曲线图 染色单体 判断下列细胞分别属于何种分裂的什么时期,形成
4m 4m 4m 4m 2m 2m 2m 0 0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分裂细胞类型 体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 细胞分裂次数 复制一次分裂一次 复制一次分裂二次 子细胞数目 2 1或4 染色体数目变化 2 n→ 4n→ 2n 2n→n→ 2n→n DNA分子数变化 2n→ 4n→ 2n 2n→ 4n→ 2n→n 染色单体数目变化 0→ 4n→ 0 0→ 4n→ 2n→ 0 同源染色体行为 不联会 、
2个第二极体 精原细胞 精子 卵原细胞 卵细胞 精子的形成过程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相 同 点 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 即在 间期 染色体先 复制 ,在 第一次分裂 时同源染色体 联会 ,形成 四分体 ,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 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 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4.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比较 不同点 场所 睾丸
( ) A.图甲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 B.图乙一定为初级精母细胞 C.图丙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D.图丙中的 M、 m 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1 下面 四幅图是来自于同一生物体内的、处于四个不同状态的细胞分裂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 16条染色体 B.图 ① 与图 ③ 所示细胞中 DNA 含量比 例为 1: 2 C.图 ② 与图 ④ 所示过程仅发生在某些器官中
分离开。 A B C D E F H I 请按照减数分裂的过程排序 ? GCHEAFDBI G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 (第一次分裂) 卵原细胞 极体 次级卵母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 次级卵母细胞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 (第二次分裂) 极体 极体 极体 卵细胞 退化 极体 次级卵母细胞 2N
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形成 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 1个第一极体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三 )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比较 精子的形成过程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相同点 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 :即在 间期 染色体先 复制 ,在 第一次分裂 时同源染色体 联会 ,形成 四分体
③ 二倍体的单倍体 (如玉米的单倍体 )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子细胞中虽无同源染色体,但可根据子细胞内染色体数与母细胞相同推断为有丝分裂。 如下图: 两个细胞分裂图。 下列有关 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甲是减数分裂图像,乙是 有丝分裂图像 B.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有 4条染色体、 2个染色体组 C.甲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 DNA的数目依次是 4 D.该动物个体的基因型是 AaBB . 解析
成 四、卵细胞形成与精子形成的比较 (一)相同点: 都经过一次减数分裂,分裂过程中均有联会、四分体等现象的出现。 染色体数都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二)不同点: 不变形 精细胞变形 不均等分裂 均等分裂 1个+ 3个极体 4个 是否变形 细胞质分裂 一次分裂形成生殖细胞数目 卵细胞的形成 精子的形成 项 目 联会 四分体 交叉与互换 次级母细胞 精(卵)细胞(或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