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
思维导图 图 4 解析 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先选整体, 求出 A 、 B 共同的加速度,再单独研究 B , B 在 A 施加的弹力作用下加速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将 m 1 、 m 2 看做一个整体,其合外力为 F ,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F =( m 1 + m 2 ) a ,再以 m 2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 12 = m 2 a
态的分析 • 在平衡状态时 , 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 ( 或对悬绳的拉力 ) 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 •当物体的 加速度竖直向上 时 ,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 , 由 F- mg=ma得 F=m( g+ a) mg, 这种现象叫做超重现象; •当物体的 加速度竖直向下 时 ,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 , mg- F=ma得 F=m( g- a) mg, 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
其加速度为 a1 则由牛顿第二定律 a1 =( F+umg)/m=( 30+ 5 10)/5 =10m/s2 设物体向左运动速度减为 0的时间为 t1 则 t1 = v1 / a1 =10/10s=1s 物体向左运动的位移为 s1 s1 =v1t1 + a1t12 /2=10 1+( 1/2) ( 10) 12 m=5 m 方向向左 设物体向右的加速度为 a2 则 a2 =( Fumg)/m=(
果,不能相互抵消 相同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例一】一个大汉 (甲 )跟一个女孩 (乙 )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汉把女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不正确的说法是 ( ) A.大汉拉女孩的力一定比女孩拉大汉的力大。 B.大汉拉女孩的力不一定比女孩拉大汉的力大。 C.大汉拉女孩的力与女孩拉大汉的力一定相等。 D.只有在大汉把女孩拉动的过程中
2、为 ,物体 B 的质量为 m,则它们的加速度 a 及推力 F 的大小为()A a , F( M m)g( )B a , F( M m)C a , F( M m)g( )D a , F (M m)2015河北省衡水中学调研)如图甲所示, A、 B 两长方体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B 物体从静止开始受到一个水平变力的作用,该力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运动过程中 A、 B 始终保持相对静止
2、的轻弹簧 2相连,通过系在 a 上的细线悬挂于固定点 O,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现将细线剪断。 将物块 a 的加速度的大小记为 2相对于原长的伸长分别记为 力加速度大小为 g。 在剪断的瞬间()A g B C D 2015海南单科,9)(多选)如图,升降机内有一固定斜面,斜面上放一物块。 开始时,升降机做匀速运动,物块相对于斜面匀速下滑。
2、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 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 1 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 108 km/全距离为 120 m。 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 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 120 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3(2015新课标全国卷,25)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的力作用而永远运动下去。 指出并介绍迪卡儿的观点 • 法国的科学家笛卡儿进一步补充了伽利略得出的结论,使人们的认识又深化了一步.笛卡儿认为,物体不受 外力 时,除了 速度的大小不会改变, 永远运动下去,也 不会改变运动的方向 牛顿第一定律 : 一切物体 总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直到外力 迫使 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 从定义分析: ⑴前半句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重要属性 — 惯性 .
它可以深刻揭示自然规律,被爱 因斯坦誉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 一”,伽利略也之无愧地成为动力学的创始 人,实验科学的奠基人。 二、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 态为止。 : ①物体不受力时将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 静止状态。 即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 力不 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 力来维持。
人的研究基础上 ,通过自己的研究 ,进一步得出下述结论 :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 惯性 :物体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这种性质叫惯性 . *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 ,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 惯性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见 .例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