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
100℃ C 90℃ D 无法确定 D B 【 例 5】 两台四冲程汽油机在相同时间内,甲做的有用功是乙的 3倍,甲机的热机效率是 20%,乙机的热机效率是 25%,则甲、乙两机消耗的汽油质量之比是 ( ) A 12∶5 B 5∶12 C 15∶4 D 4∶15 【例 6】质量为 10 kg,初温为 20 ℃ 的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 将这些水加热至沸腾,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如果这些热量是由
有污染 . 新能源有:风能、水流能、太阳能、沼气、原子能等,资源丰富,无 (或者少 )污染 . 课 前 热 身 、 B两个分子,在外力作用下从相距 106m处逐渐靠近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力对 A、 B两个分子 (C ) 课 前 热 身 (A) 、体积相等的物体的内能相等 课 前 热 身 ,例如,通过电流的导线温度升高,是 电 能转化为内能;燃料燃烧生热,是 化学 能转化为内能
B 100℃ C 90℃ D 无法确定 212121D B 【 例 5】 两台四冲程汽油机在相同时间内,甲做的有用功是乙的 3倍,甲机 的热机效率是 20%,乙机的热机效率是25%,则甲、乙两机消耗的汽油质量之比是 ( ) A 12∶5 B 5∶12 C 15∶4 D 4∶15 【例 6】质量为 10 kg,初温为 20 ℃ 的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 将这些水加热 至沸腾,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在绝热过程中 , 做功一定能引起内能的变化。 3. 物体的内能大 , 并不意味着做功多。 在绝热过程中 ,只有内能变化较大时 , 对应着做功较多。 打气筒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工具 , 当我们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的时候 , 就是在克服气体压力和摩擦力做功。 打气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试着去摸一下打气筒的外壳。 有什么感觉。 打气筒的温度升高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答案: 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
缸 、 活塞(连同拉杆 )是绝热的 , 且不漏气 , 以 E甲 、 E乙分别表示甲 、乙两气室中气体的内能 , 则在将拉杆缓慢向外拉的过程中 (D) A. E甲不变 , E乙减小 B. E甲不变 , E乙增大 C. E甲增大 , E乙不变 D. E甲增大 , E乙减小 解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甲 、 乙两气室气体都经历绝热过程 , 内能的改变取决了做功的情况 , 对甲室内的气体
温度差。 在热传递过程中 , 内能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 使高温物体内能减少 , 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 最后达到温度相等。 2. 两种方式的联系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 从它们改变内能的最终结果看 , 两者是等效的。 特别提醒: 内能是状态量 , 任何一个物体在每一个状态下都有确定的内能 , 但物体在某一状态下的内能的大小是无法计算的 ,
度有哪些方法呢 ? (吸热或放热 ) .(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等) . 内能增加 温度升高 温度降低 内能减少 讨论 :热传递改变内能的 实质 是什么 ? 内能发生转移 高温物体 低温物体 转移到 (不同物体之间 ) 高温部分 低温部分 (同一物体之间 ) 内能改变多少可用传递的热量的多少来量度 . 想一想 :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递 (三种方式 )来改变内能的 . 思考: 内能改变
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分子势能最小的位置在 r= r0处 . 目标篇 预习篇 考点篇 栏目链接 1. 分子势能 (1)定义:分子间由分子力和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 . (2)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 分子势能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 宏观上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 分子势能的变化与分子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分子力做正功还是负功有关 . ① 当分子间的距离 rr0时 , 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的干木柴。 ( 已知干木柴的燃烧值为 107J/kg, 外界为标准大气压 , 并且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 ) 分析: 利用吸热公式 Q吸 =Cm(tt0)可以算出将水烧开要吸收多少热量 , 解题时应注意在标准大气压下 , 水的沸点是 100℃ , 即水烧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