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2、2 点次全部增产,皮棉和霜前皮棉平均亩产 克和 克,分别较对照中 12 增 达极显著水平,在 10 个参试品种中居首位。 19951996 年参加全国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试,皮棉平均亩产为 克,较对照中 12 增产 达显著水平。 1997 年参加全国黄河流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 克和 克,分别较对照中 12 增产 在常规品种中居第一位。 1997 年参加新疆兵团种子总站区试
2、旬,出苗期 4月下旬,现蕾期 6月上旬,开花期 7月上旬,吐絮期 8月底。 露地栽培棉花:播种期 4月 1525 日,出苗期 4月底 5月初,现蕾期 6月 10日左右,开花期 7月 10日左右,吐絮期9月上旬。 地秋、冬耕比春耕效果好,一般棉田应及时进行秋、冬耕。 秋、冬耕更有利于熟化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的蓄水力和通透性,还可消灭越冬虫蛹、病原菌,减轻病虫危害。 秋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份,湖北棉区棉花现蕾后梅雨频繁,加之田间管理的差异,棉花生育进度不一致。 发育较早的棉花,单株已结 12 个成桃,发育较迟的棉花刚刚现蕾,发育进度相差 2030 天。 因此,在棉花施肥管理上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从田间调查的棉花苗情来看,汉川市刁东农场泥湖大队 5 中队王华的 26 亩棉花中有一半面积的叶片表现明显缺乏钾肥,建议他立即补施钾肥。 黄州区陶店乡苏家铺村 8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铃虫种植玉米诱杀带在棉田两边种植玉米,所用玉米品种应保证玉米抽雄期与棉田二代棉铃虫产卵期吻合。 在二代棉铃虫卵高峰期过后或幼虫孵化高峰期,砍除玉米或者适时喷药灭虫,减少棉田虫、卵量。 杨枝把诱蛾根据田间棉铃虫预测预报情况,在一代棉铃虫发蛾期间,每亩棉田均匀插放枯萎的杨枝把 6 至 8 把。 每天清晨日出前应及时收把杀蛾。 杨枝把每 7 天左右更换 1 次,以保证有足够的叶子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月下旬以来,棉花红叶枯病发生面积逐渐扩大,若不适时防治,将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棉红叶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发病初期,叶片呈暗绿色,逐渐变黄转成紫红色,与真菌病害不同点,叶脉仍为绿色,维管束不变色。 发生这种病害的因素,与土壤、营养、气候及耕作条件关系密切,尤其是钾肥至关重要。 今年入夏以来,持续高温干旱,棉株生长发育不良,后遇暴雨聚晴,蒸腾作用旺盛
2、衡施肥。 以有机肥为主,亩施 30004000 公斤,以化肥为辅,底肥施用尿素 1015 公斤,磷酸二铵1012 公斤,硫酸钾 810 公斤。 保水保肥地块也可把追肥用的氮肥施入底肥。 田以秋翻为好,春翻要顶凌打垄。 翻地后形成 90 或 120 厘米大垄等待播种。 整地要求底墒足、表墒好,平整细碎无坷垃,土壤表面无秸秆、无残茬、无杂草、无残膜。 二、择生育期 110125 天、霜前花率在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2002 年起 141 团大面积推广棉花滴灌种植技术,单产逐年提高,经济效益显著。 但近几年棉田有不同程度的早衰现象发生,造成棉花吐絮不畅,夹壳,僵瓣僵尖增多,品质降低。 一、花大多青枝绿叶;连作 10 年和 10 年以上的老棉田,前期生长尚好,一旦中后期遭遇低温阴雨,则大面积发生叶片红叶症状,其主要原因:由于棉田长期连作,秸秆还田,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病菌在土壤中连年积累
2、:毛籽和包衣种子均应晒种 23 天,最好在木板和芦席上晒种,禁止在水泥地板或铁板上晒种。 种子处理:中棉所科技贸易公司提供的包衣种子,包衣剂型为美国卫福种衣剂,只含杀菌剂,一般年份可起到防治苗病的作用,若要防治苗期虫害,请根据当地苗期虫害发生情况,适当撒入杀虫剂或出苗后喷洒杀虫药剂。 二、要选好播种期确定棉花适宜播期,主要决定于温度、墒情和品种熟性。 因棉花种子发芽需要的最低温度为 12
2、风口,避免冷害,造成生长点萎缩。 二、坚持搬钵蹲苗,适时移栽多年的实践证明,搬钵蹲苗能有效地缩短棉苗栽后的蹲苗期,提早醒棵发苗,一般于栽前 10搞好搬钵蹲苗,并注意大小苗分开,小苗放床中间,搬钵后要及时做好补土、补肥、补水及增加床温的“三补一增”工作。 在坚持搞好大田整地、施肥的基础上,5 月 10保证质量,适时移栽。 三、搞好棉田间套作物的培管多年来我县仍以瓜棉、豆棉
2、的水分和无机营养不能及时输送到茎叶等需求器官。 因此棉花早衰可归为生理性病害,常是由多种原因相互作用引起的,易防难治。 针对以上造成棉花早衰的原因,可以看出预防早衰首先要施足肥料,然后要培育壮苗、保护根系,最后还要及时防治病害。 笔者从栽培技术上归结以下九点综合防治措施,同大家探讨:一、轮作倒茬最有效轮作既避免了棉田由于长年连作造成的中微量元素短缺,也可有效减少土传病害,尤其是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