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5(棉花) 辽棉 15 是辽宁省农科院从辽 1038 混系中选择优良变异株,经多年定向培育获得的早熟陆地棉新品种。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 125130 天,植株高大,株形适中,果枝 式,第一果枝节位第 45 节,第一果枝着生高度 1820 厘米。 茎粗壮,叶淡绿,根系发达。 铃卵圆,多呈 5 室,单铃重 左右,全株上中下各部位棉铃分布均匀。 铃期发育快,吐絮畅而集中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有自我调节补偿的能力,灾后应采取抢排水、早松土、重施肥、迟打顶、强整枝的抗逆栽培措施补救。 抢排水:突击降低外三沟水位,重点疏通和加深棉田内三沟。 地势低洼、内河水位高的地区,须突击用机电排水,以加快排水速度,降低棉田地下水位。 早松土:涝后棉田土壤板结、通透性能差,要在排水后 78 天突击松土,改善棉田土壤透气和增温性能,加快棉苗恢复生长。 重施肥:受淹棉株应在萎蔫消除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能增产棉花科学化控是提高棉花产量的一项重要的科学措施。 化学调控技术好处有三:一是有利于壮苗早发,控高稳长,便于发挥增产优势;二是简化棉花田间管理,省工节本;三是促使二、三类棉苗转化,平衡发展,增产增效。 化控的原则“少量多次、轻控勤调”,应掌握“遍遍打药遍遍控”或者“间隔一次控一次”(要根据地力、雨量、长势灵活掌握),最好是“一次的用量,分成三次用”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棉花产量反而下降的现象。 这是由于农民对棉花的需肥规律不了解,施肥不合理的缘故,不但浪费了肥料,而且是造成棉花产量低、品质差。 棉农在施肥重要掌握以下几点:一、选好施肥种类:在施好氮肥的基础上、增加磷钾肥的用量,以增强棉花的抗病性,防止后期早衰,提高棉花的产量。 二、确定合理的施肥量:最好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听从技术人员的施肥建议,科学合理施肥。 三、把握棉花施肥期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坪县全县不足 公顷耕地,而棉花种植面积就占到 公顷,是粮食作物面积的 2 倍,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2005 年全县棉花总产 6200 余吨,平均单产 107 千克,已越过 100 千克皮棉大关,占农村总收入三分之一强,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40%以上。 如何进一步提高棉花单产,提升棉花效益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
2、年在品比试验中,苏杂 3 号每亩籽棉产量达 斤,比对照增产 示范田种植每亩产量达 斤。 二、栽培技术1、育壮苗密植。 苏杂 3 号一般在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抢冷尾暖头播种育苗,苗床浇足底水,干籽播种,1 钵 1 粒,盖过筛酥土 米厚,齐苗后及时通风降湿,除草、防病、培育壮苗。 移栽大田时适当稀植,建立良好的群体,有利于夺取高产,平均行距 (大行距 ,小行距 ),密度每亩 1300。 2
2、05 年在品比试验中,苏杂 3 号每亩籽棉产量达 斤,比对照增产 示范田种植每亩产量达 斤。 二、栽培技术1、育壮苗密植。 苏杂 3 号一般在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抢冷尾暖头播种育苗,苗床浇足底水,干籽播种,1 钵 1 粒,盖过筛酥土 米厚,齐苗后及时通风降湿,除草、防病、培育壮苗。 移栽大田时适当稀植,建立良好的群体,有利于夺取高产,平均行距 (大行距 ,小行距 ),密度每亩 1300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近段时间的低温寡照、阴雨天气对棉花生长极其不利,蕾铃脱落明显增加。 当前正值棉花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夺取棉花丰产,应加强以下管理措施: 一、补施盖顶肥和叶面喷肥 对于棉田成铃多的田块以及早衰田块,每 667 平方米施尿素 克,也可结合治虫进行叶面喷肥。 二、合理整枝和化控 由于近期雨水较多,给棉田造成通风透光不良等情况,因此应进行推株并垄。 同时,对旺长棉田每 667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虫、杀菌剂类药害的诊断及识别。 杀虫、杀菌剂的药害程度不仅与棉花品种、发育阶段及形态特征有关,且药剂种类不同,其危害症状也各不相同。 如敌敌畏气化性极强,若以 1000 倍液喷雾 2 次即可使棉叶熏干;受石硫合剂药害后,棉株的叶片、铃壳会产生灼伤斑块,叶片不久即会干枯脱落;石硫合剂是强碱性的药剂,使用后 7 天10 天才能使用波尔多液,若在喷洒波尔多液药剂后 1个月2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生产中经常出现大量蕾铃脱落现象,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棉农收益。 由于造成蕾铃脱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对症施治”才可以有效减少落蕾落铃,提高产量和效益。 一、品种因素。 盲椿象、棉铃虫喜欢在多茸毛的棉花品种上产卵,且多茸毛品种使卵的附着力增加,不容易被风吹落和雨水冲掉,所以受害严重,造成大量蕾铃脱落。 光滑叶品种比多茸毛品种的蕾铃受害数可少 二、栽培因素。 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