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棉花套种高产栽培技术 1、科学搭配良种为减少马铃薯与棉花共生期的相互影响,马铃薯应选用结薯早、植株较矮、株形紧凑的早熟、高产、优质、脱毒的克新 4 号、克新 1 号、东农303 等良种。 棉花宜选用株形紧凑、中后期生长发育快、抗病、抗虫的早中熟品种,如抗虫棉 32B、杂交抗虫棉中 29 等脱绒包衣良种。 2、精细整地,合理施肥马铃薯播种前结合施足基肥耕平耙细,做到上无坷垃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确保棉花秋桃盖顶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现将近几年来总结的几点经验与大家共勉。 一是防治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 防治这两种病最主要的是做到未病先防,特别是雨后,可用 72%的农用链霉素 3000 倍液或 50%的多菌灵 500 倍液,配合磷酸二氢钾 300 倍液,叶面喷施,57 天 1 次,连喷 23 次。 二是喷肥防早衰。 棉花中期生长旺盛,营养消耗过多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液是沼气中各种有机物经过厌氧发酵后的残余产物。 由于它富含营养,对促进棉花发芽、出苗和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沼液的各种增产潜力及优点,2005 年在精河县大河沿子镇棉田进行了沼液在棉花上的综合利用试验。 一、试品种新陆早 12 号。 供试肥料磷酸二铵和尿素。 供试沼液本镇提供的农用沼液。 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重复 3 次,小区面积为 方米,共24
2、中速效养分含量施肥。 棉花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大致是3:1:3,含氮、磷、钾等量的复合肥与棉花吸肥规律不符,不宜施用。 有人认为同时施 3 种元素比施单一元素强;有人认为复合肥含钾少,多施就可以了;有人认为 3 个 15 不好,3 个 17 肯定好;有人认为玉米茬不需要再施钾肥了。 这些都是认识上的误区。 应该缺什么施什么,缺多少施多少。 目前大部分土壤中最缺的速效养分是钾,其次是氮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几年来,杂交棉花品种的种植面积有迅猛扩大的趋势,特别是杂交抗虫棉品种的面积在杂交棉的面积中又占据着主导地位。 杂交棉与常规棉比较,增产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一般增产 10%以上,高的达 15%20%,其中杂交抗虫棉又有抗棉铃虫、红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优势,更受广大农民的青睐。 因此,杂交棉和杂交抗虫棉在不少主产棉区已占棉田面积的 80%左右,逐渐替代了常规棉。 但是
2、时,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 15千克,小鳞茎直径达 3 厘米左右时,再随水追施磷钾复合肥每亩 20 千克。 西瓜的栽培 4 月上旬在空幅地中间直播或移栽一行西瓜,并覆盖地膜,株距 40厘米。 西瓜采取单蔓整枝,每株只留一个瓜,当第二雌花开放时进行人工授粉。 人工授粉一般在上午 89 时进行,一朵雄花可为 24 朵雌花授粉,同时挂上纸牌标记。 坐瓜后每亩追施腐熟饼肥 100 千克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12(棉花) 豫 112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通过远缘杂交途径选育出的常规棉品系。 其来源为石远 14(郑 466、郑 4107、新 153、罗 124、7886、8602 等)混合花粉。 其中石远 14为远缘杂交后代,具有野生棉抗源,父本也均为抗枯萎丰产优质品种。 特征特性豫 112属中熟类型,生育期 134天。 株型稍松散,茎秆粗壮光滑,叶片较大,但其校叶疏朗,透光性好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青晚熟棉田,棉铃不能自然成熟和正常吐絮,通过施用乙烯利,可加速棉铃成熟开裂,提早吐絮,催熟效果明显,青铃降低 20%左右,不仅能提高棉花霜前产量,而且可提高棉花品质。 但在施用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在施用乙烯利时,须严格掌握以下操作技术:一、明确施用对象乙烯利适用于晚播棉田后期生长过旺或晚发迟熟棉田。 这些棉田在霜期来临时,棉铃贪青晚熟,如不采用乙烯利催熟,则达不到高产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同时,也加重了土壤次生盐渍化,造成部分棉田土壤含盐量升高,棉花出苗困难,生长受抑制,严重影响了棉花的生长与发育。 我团在棉花生产上,结合滴溉技术摸索出了一套盐碱地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一、轮作倒茬对盐碱较重的棉田轮作小黑麦,小黑麦具有很强的耐盐碱性,且生物量较大,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好、见效快,一般来年就可种植棉花。 二、秋翻冬灌秋季拾花后及时犁地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价格看好,棉农种棉积极性高涨,同时带来了棉花种子市场混乱。 再加上去年棉花成熟期内但长时期阴雨寡照,棉花成熟不好,多数棉籽发芽率仅达3040,有的仅有 10左右。 棉农在选用当地种子时,一要粒粒精选,二要加大播量,三要准备补苗。 新疆棉区气候干燥,那里生产的棉籽,成熟度、饱满度肯定没问题,但那里虫害轻,大面积不播抗虫棉,购买从新疆调入的棉种也应慎重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