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整地与施肥:在冬季耕翻、冻垡的基础上,春季撒施基肥,每亩撒施常效有机粪肥 3 立方米和速效三元复合肥 30 公斤,然后复耕、耙耱、整平。 雨后需复耙以纳墒保墒,足墒待种。 二、种子准备:(一)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抗虫杂交棉品种,常用品种有豫杂35、中棉 47、中棉 48 等。 (二)种子选择。 选择纯度高、子粒饱满、成熟、发芽率高的种子。 (三)晒种。 播种前 7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情不足棉花播种后,要及时检查土壤墒情,对墒情差、有落干可能的棉田,可在种子沟边开沟浇小水;无水浇条件的棉田,可在幼苗出土前镇压提墒。 2、播后遇雨棉花播种后遇雨,地面易板结起壳,雨后应及时划锄松土,破除板结,以助苗出土。 若覆土过厚,则应扒土救苗;扒出的幼苗经不住太阳强光的照射,扒苗时要注意在幼苗上部保留少量湿土。 3、出苗不全棉花播种后,要及时检查出苗情况,一旦发现漏播或烂种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天雨量大,降雨集中,降雨时间长,此时棉花处于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最关键时期,也是棉花蕾铃增加的最关键时期。 为减少棉花生产损失,尽力夺取棉花丰收,棉花受涝后必须立即采取以下应急管理措施。 一、深挖三沟。 迅速排除明水,减少棉田积水,深挖三沟,不仅做到明水能排,更重要的是降低地下水位和土壤含水量以解除棉田暗渍,及时疏通厢沟腰沟按面宽 60 厘米、底宽 30 厘米、深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时排水防涝冰雹往往伴随狂风暴雨,常会造成田间积水,土壤湿度过大,易造成棉根受害,影响棉花正常生长,雹灾后应立即清沟排水降湿。 中耕松土雹灾后棉田土壤板结,地温低,湿度大,各类受灾棉田都要及时中耕松土,破除板结,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棉株尽快恢复正常生长。 对雹灾后 80%以上棉株光秆的重灾棉田,建议拔掉棉株改种其他作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 对雹灾后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烂病”的防治 烂铃、烂桃是棉花的多发性常见病害,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人们习惯上把这两种病称之为“双烂病”。 (一)发生原因1、氮肥施用过量或过迟,造成棉花生长过旺,田间郁闭,致使棉花植株抗病害能力减弱。 2、棉花花铃期遭遇暴雨或秋雨过多,田间湿度过大,排水不良,致使病菌滋生和侵入。 3、棉花遭受红腐病、炭疽病和铃疫病等的侵害。 (二)防治措施1、控制田间湿度。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7 栽培技术 塑造理想的株型是实现棉花高产优质栽培的保证,根据棉花叶龄与各器官的同伸关系,有针对性对棉花营养生长及蕾花铃的形成进行全程调控是高产栽培的关键。 一、培肥地力加大精耕细作的力度,增施钾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将 60%氮肥、90%以上的磷肥、100%的钾肥和棉籽饼,于播前犁地翻人耕层中,余下部分作追肥。 二、治碱保苗秋季及早腾地,冬灌压碱,667 平方米灌水量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状在各棉区棉花生长中后期发病。 初在单个叶脉网间现直径 3斑,后变为不规则多角形,病斑在叶片正面为浅绿色至黄绿色,叶背对应处生出很多白霜状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病叶干枯脱落。 病原 半知菌亚门真菌。 分生孢子梗无色,成束地从叶背气孔中伸出,多在基部分枝,顶端具齿状突起,具隔膜,大小 23m);分生孢子长圆形,两端突然尖削,有 1隔膜,大小 14(m),无色。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化”技术应用进展顺利 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技术(简称“两化”技术)具有现代农业特征,是一项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生产技术,还是一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技术,其核心技术为基质育苗和裸苗移栽,于 2004 年通过农业部鉴定(农业部成果登记号:农科果鉴字【2004】第 0056 号),居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多件,实现技术产品化和系列化,去年进入生产示范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北成安县曲村积极发展棉花高复种指数,增加种田效益。 一般每亩产西瓜 20003000 公斤,籽棉 250300 公斤,产值在 3000元以上。 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品种选择棉花选择产量高、抗性强的品种,如邯棉系列。 西瓜选择早熟、高产、口感好的品种,如甜宝、郑杂欣二号等品种。 二、茬口安排 3 月 20 日左右,在畦埂两边沟内先盖地膜,再按一定的株距将西瓜籽种下去,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收后棉花管理进入重要的时期,促壮苗、科学用肥、合理化控、搞好病虫害防治是关键。 中耕灭茬套种棉田,前茬作物收获后要抓紧中耕灭茬,促其早发、早熟。 科学施肥氮肥:棉花长势较弱的,蕾期可施适量速效氮肥;蕾期施肥不足或没施的,提倡见花重施花铃肥,一般每 667 平方米(1 亩)施标准氮素化肥 15 千克。 棉蒜套种类棉田,后期要适当控制氮肥的施用,防止贪青晚熟。 磷钾肥:缺磷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