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不断深入是“幽灵”得以“游荡”的根本推动力 B.“幽灵”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工人协会起草的政治纲领 C.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践“幽灵”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十月举命使“幽灵”变成现实,是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体现 2. (河 南省 20xx 年示范高中五校联考文综)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 1759 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相对论的提出 D.两弹一星的问世 18. ( 20xx 年 11 月山东高密高三质检 8 题) 1882 年,德国的人口调查统计表格中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 1895 年,德国电力工业工人就有 25000 人,到 1906~ 1907 年更达到 107000 人。 这一现象说明 ( ) A.人口调查的渐趋细化和准确 B.电力能源逐渐取代蒸汽动力
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 ② 科学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③科学成就往往是 “ 站在巨人肩膀上 ” 的发展 ④ 人类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微观世界认识客观规律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0分) 13. ( 20xx 年 4 月绍兴市质检 39 题) ( 26 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年,罗斯福实施新政, 目的 :在资本主义制定内部进行调 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前提 :坚持资本主义制度; “新”的表现: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中心措施 :对工业的调整; 局限性 :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20. 1922 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21. 1933 年,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标志着世界大战的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20.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 唐太宗 时期:“贞观之治”;“镜子” —— 魏征。 21. “贞观之风,一时复振”、 “ 忆昔 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 唐玄宗 前期:开元盛世(唐朝达到全盛)。 22. “缙绅虽位极人臣
” 的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李大钊等进步知识分子宣传十月革命,宣传 马克思主义。 (批判了封建思想,启发了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 —— 1911 年 10 月 10日 , 武昌起义 ( 1)中国同盟会 —— 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1905 年 8 月在“ 日本东京 ”成立,选举“ 孙中山 ”为总理,通过了革命 纲领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一一[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 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 凡改革之事
可选出 B项。 另外 ,根据 重要性原则 ,四项中只有 B 项涉及经济脉络中的核心概念“能源”,其他项都与核心概念无关故通过排除法也可剔除其它选项。 11.在近现代历史上,法德两国之间多次发生战争。 在战争过程中,法国遭受最严重失败是 A.反法同盟战争 B.普法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十一 题 : D 本题考查选修课本战争与和平的内容,但解题无须用到选修课本知识
二、非选择题(第 21 题 18 分,第 22题 12分,第 23 题 18 分,第 24题 12分,共 60 分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锦涛总书记 指出: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起来,就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开放、着力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和谐。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不论是中国的改革还是近代日本的改革,都 能 很好的诠释 改革的重大作用。
要指什么。 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 8)邓小平把自己称作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邓小平对民族发展和振兴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 9) 毛泽东同志实现的民族独立和邓小平同志的国家富强之间的关系如何。 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相依相存,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