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木
2、乱用农药,效益不佳,误了防治最佳期,反而使梨木虱产生了抗药性,杀伤了天敌(如瓢虫、草铃等),虫害越来越严重。 二、防治策略从梨园虫源、发生特性及环境系统综合因素考虑,树立“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思想。 抓住关键时期时行控制,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早春刮树皮(尤其是树干基部老粗翘皮),并与扫除的枯枝落叶及杂草一起,集中烧毁或深埋,以消灭越冬成虫,降低虫口密度。 2
2、梨木虱的主要表现为:梨芽萌动前成虫开始出蛰(2 月上中旬),盛期在 2 月下旬。 花芽膨大露萼时成虫开始产卵,盛花期前 10 天左右是产卵盛期。 梨花现蕾时第 1 代卵开始孵化(初花期是孵化盛期),此时梨叶尚未长出,成、若虫活动力差,虫体和卵均暴露在枝条上,应抓住时机重点防治。 药剂可用 28硫氰乳油 2000 倍,或 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 1500 倍加40水胺硫磷 1500 倍液。 第
2、突出于身体两侧。 体背褐色,其中有红绿斑纹相同。 发生规律:河北省中南部地区一年发生 67 代;东北地区及河北省北部一年发生 35 代;山东一年发生 46 代;浙江一年发生 5 代,世代重叠。 在河北省中南部梨区,3 月中旬为出蛰盛期,梨树发芽前产卵于枝叶芽痕处,发芽期产卵于幼嫩组织茸毛内;第一代若虫世代较集中,若虫多群集危害,这一时期是防治梨木虱的第一个关键时期,以后各代世代重叠严重
2、上旬,主要产在梨芽基部的叶痕和短果枝的皱痕处,以后各代产卵主要在叶缘锯齿上。 初产卵为黄褐色,4 月中旬开始孵化(梨花芽开绽期),近孵化时为黄白色。 若虫怕光,喜欢在隐蔽处为害,如芽的基部、叶柄及花梗基部等,后期便转移到叶背、叶面及果实上为害,同时分泌出大量的粘液,将身体掩埋在其中,造成叶片间粘结。 5 月中下旬为第 1代成虫发生盛期;6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为第 2 代成虫发生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