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病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生在棉花生育中后期,干旱年份发生和危害程度更为严重。 田间棉花一般在蕾期开始显症,结铃吐絮期发病最重。 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病叶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发展。 病叶从边缘开始出现失绿,先为黄色,后产生红色斑点,最后全叶变红,叶肉增厚、皱缩发脆,叶脉仍保持绿色。 病重时全株叶片失绿后变红、变褐,叶片焦枯脱落成光杆,植株提前枯死。 病株维管束一般不变色
1、状又称水稻叶尖白枯病。 主要为害叶片,病害开始发生在叶尖或叶缘,然后沿叶缘或中部向下扩展,形成条斑。 病斑初墨绿色,渐变灰褐色,最后枯白。 病健交界处有褐色条纹,病部易纵裂破碎。 严重时可致叶片枯死。 为害稻谷,颖壳上形成边缘深褐色斑点后,中央呈灰褐色病斑,病谷秕瘦。 病原 稻生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分生孢子器初埋在稻叶表皮下,后稍外露,黑褐色。 产孢细胞单细胞,不分枝
要危害瓜蔓,主蔓侧蔓都易发病,发病部位常在植株茎蔓的近基部。 病斑开始在近节部呈淡黄色,油浸状斑、稍凹陷、病斑椭圆形至梭形,病部易裂,并分泌出黄褐色胶状物,干燥后呈红褐色,或黑色块状。 生长后期病部逐渐干枯凹陷、呈灰白色,表面散生小黑点。 叶和果实也可受害,叶片上病斑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上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叶缘老病斑上有小黑点,病叶干枯呈星状破裂。 果实上初期产生水浸状,病斑中央变褐色坏死斑
2、状。 发病早的植株明显矮化,不结荚或结荚很少,有的不分枝。 此外,病株还可出现矮化、花芽及复叶丛出、节膨大、叶呈非正常深绿色症状,至收获季节往往贪青还保持深绿,多不结实,病株种子外观正常,不产生褐斑粒。 2发病规律:顶枯病的发生与流行在年度间和地区间差别很大,但流行规律目前尚未完全摸清。 调查表明,多年生牧草和荒地附近的大豆发病早而重,邻近为非寄主作物如玉米等的豆地发病晚而轻。
2、萎病重要区别。 诊断要点:一是叶子病斑大,呈半圆形或“V”字形,同时病斑上面长有许多小黑点;二是茎被害多发生于节部,病斑白色,有琥珀色胶质物流出,散生有大量的小黑点,严重时造成蔓枯。 综合防治要点:1、注意追肥以及基肥施用,防止植株早衰。 2、药剂防治:a、药剂涂抹:可选甲基硫菌灵、福星。 B、可用百菌清烟剂熏棚。 C、药剂喷雾:福星、三唑铜(注意使用浓度不能过大)、甲基立枯膦、科博等药剂。
2、风。 在春旱情况下,若出现 6 级以上强风,持续 5 小时以上,猕猴桃树即可发病。 4 年以上未遮阴封行的幼龄果树发病较重,因为该树龄期树生长势较强,对水分要求较迫切,而根系分布较浅,吸收功能有限,抗旱性相对较差,一旦强风天气出现,发病严重。 南北行果园受害较重,东西行向次之,边围行严重,园内行次之。 其原因在于关中地区春夏东西风向居多,不同行向内外树行受风面受风力不一所致。 另外
2、木,苦瓜作接穗。 先把丝瓜和苦瓜种子消毒,分别播在育苗钵中,待丝瓜长出 3 片真叶时,将切去根的苦瓜苗或嫩梢作穗,用舌接法嫁接到丝瓜上,等愈合后再剪去丝瓜蔓。 等苦瓜长出 4 片真叶再定植。 2、与非瓜类作物轮作:可与茄果类蔬菜实行 34 年轮作,破坏病原菌的生存环境,减少病原菌数量。 3、种子消毒:(1)置于 56 度温水中浸种至自然冷却后,再继续浸泡 24 小时,然后在 3032
2、成菌索。 病斑表面的分生孢子盘细长,不突出,平行排列呈长短不等的黑色短条点。 分生孢子梗瓶梗状或短棒状或呈梨形,大小 71947(m)。 分生孢子无色,无隔,线形或稍弯曲,顶端窄且略尖,大小 248237(m)。 该菌还可侵染野荸荠。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主要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条件适宜产生分生孢子,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由气孔或穿透表皮直接侵入,经 613 天潜育,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
2、,天气闷热时引起流行,平畦栽培,排水不良,缺肥,瓜秧生长不良会加重病情。 如果是保护地栽培,特别是日光温室空气湿度高,结露时间长发病重。 (二)防治方法(1)无病瓜采种,种子消毒时可用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 50%多福粉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 种。 (2)实行 2非瓜类作物轮作,并作高畦地膜载培。 不使用前茬黄瓜上使用过的架材。 (3)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以防止生长中后期脱肥。
2、白。 是深翻土壤,当核桃采收后至落叶前进行土壤深翻,熟化土壤,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吸收功能,深翻深度以 2030 厘米为宜。 二是施足肥料,结合深翻每株成年大树施人腐熟的有机肥 150200 公斤,67 月追施一次氮、磷、钾复合肥料。 三是及时灌水,促进树体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现病枝及时剪除,带出园外烧毁。 同时搞好夏剪,疏除密蔽枝、病虫枝、徒长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发病率。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