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
科学概念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 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 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 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
、发展、形成的全过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为了更好的凸显“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设计符合三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将进行如下教学: 创设情境 我将出示两杯同样多的水,分别倒入两个大小不一的瓶子里,由此让学生感知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大小的容器里,看它们的多少是不是一样的,由这个问题拉近 了学生与本课课题的距离。 提出猜想 我再出示三个大小不一样的瓶子,分别为一号瓶
科学的探究习惯,以达到 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率。 让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 正是因为教育专家的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才提出了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三维目标”的落实,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科学的学习习惯包括 良好的观察 习惯, 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
(提示:在科学观察中,一般不用尝的方法) 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师板书展示。 二、滴液比较 师:水和食用油除了我们刚才所观察到的不同之外,还有不同之处吗。 比如,我们分别把水滴和油滴滴到蜡纸、玻璃片和报纸上,它们的状态一样吗。 生猜测,并讨论:在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 (师适当提示:每一次将液滴滴在不同的物体上时,为了实验的可靠,需同时多滴几滴;每一滴的量要控制,不要太多,简单演示
摸物体的冷热、软硬、表面的光滑与粗糙等 来认识物体。 (板书:手 →摸→冷热 /软硬 /表面的光滑与粗糙;耳→听→声音 ) 师:用眼睛看物体的颜色、形状; 用耳朵听物体的声音; 用鼻子闻物体的气味;用舌头尝物体的味道;用手摸物体的冷热、软硬;这些就是我们常用的 观察、 认识物体的方法。 观察一个物体要运用多种感官,才能把物体观察全面、仔细。 (设计意图
(指导闻的方法和摸的方法) 及时完成观察记录是一种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我们一起来看这张记录卡。 知道怎么填写吗。 ( 指导维恩图的填写: 将相同点填在中间,将不同点填在两边) 阅读温馨提示,明白实验要求。 请大家从抽屉中取出水和食用油开始进行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比较大家发现了什么。 (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不同,教师及时板书) 二、不 同液滴的观察比较
现。 生:在报纸上,润湿纸的面积水比油大;水的渗的速度比油快; 在玻璃上,水滴更圆,而油滴要扁一些。 师板书:水滴更圆,油更扁;水渗得快,油渗得慢;水滴浸湿纸的面积大 ,油比较小; 四、 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师导: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水滴和油滴这么多的秘密。 其实,水跑到油里,油跑到水里的时候也很有意思。 你们想不想来做这个实验。 生:想 师:水跑到油里的实验,哪几组来做。 油跑到水里,哪几组来做
的图片。 这些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哪些地方用到了砖和陶瓷。 三、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 :我们知道,不同 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砖和陶瓷又有些怎么样的特性呢。 让我们展开对砖和陶瓷的探索之旅吧。 想怎样进行研究呢。 需要什么工具呢。 (简单回忆对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能力的检测方法和所需实验器材) ,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分小组
放大镜 ) 师 : 观察蚂蚁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 ①按一定的观察顺序。 ②观察要仔细。 ③要有目的观察。 师:请同学们边观察边讨论 课件出示 :蚂蚁的身体有几部份 ,哪几部分。 蚂蚁身体每部份各有哪些特点。 观察完后请填写观察结果 .(蚂蚁的身体分为 ___、 ___、 ___三部分 ,___部长有一对 ___,___部长有 ___对足 .) (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参与活动) 四
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 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 ,用这些材料能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 (保证不倾斜瓶子) ,有什么经验。 这些材料该如何使用。 ,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橡皮泥有什么作用。 如 果橡皮泥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吗。 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的。 如果停止吹入空气,水还能上升吗。 如果想让瓶中的水不断上升,你们的办法是什么。 ,交流。 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