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
习惯 ): : 全身昏迷 (不可逆昏迷 ).反射消失 .脑电图显示平波。 —— 呼吸停止、心跳停止 —— 脑死亡 人工呼吸 心脏胸外按摩法 复苏法 表 现 不同于意识丧失 不等于死亡 人工呼吸 要点 : 清异物 头放正 抬高颈 按前额(头后仰) 捏鼻孔 用力吹 原理: 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用外力使 病人胸廓扩大和缩小,引起肺被动地张 缩,帮助病人恢复呼吸 频率: 每分钟 16—
、 BUN、 Cr、血酮 /4h. 5) EKG 检查 /4h 2, 输液 1) 总量: 4~8L 2) 速度:第一个 4h:1/3 总量,第 5~12h:1/3 总量,第 13~24h:1/3 总量 3) 性质:先用 %NaCL,待血糖下降至 ,改用 5%GS+RI 3. 胰岛素治疗 1) RI4~6U/h,静滴、静注、或肌注 2) 每小时血糖下降 2mmol/L:RI 加倍 3) 血糖下降至
2 眩晕的诊断思路及抢救流程 病史询问、查体、辅助检查、专科检查 ? 定位诊断 : 有听力障碍:耳性。 无听力障碍:前庭神经性、大脑性、小脑性、颈性。 ? 定性诊断 : 血管性 外伤性 占位性 炎症性 中毒性 代谢性 退行性变性 ? 病因诊断 :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听神经瘤、小脑出血或梗死等 出现眩晕(天旋地转样头晕、浮沉、漂移或翻滚感) 发作期 病因明确者,进行相应处理: ? 抗感染 ?
课日期 专业班级 授课类型 理论 学时数 2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急救护理技术》第 2 版 《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目的 掌握 ICU 设置、收治程序与对象、监护内容 掌握常用重症监护技术 熟悉 ICU 感染控制、治疗原则 了解 ICU 的管理 教学重点 ICU 设置、收治程序与对象、监护内容、常用重症监护技术 教学难点 常用重症监护技术 教学方法
习惯 ): : 全身昏迷 (不可逆昏迷 ).反射消失 .脑电图显示平波。 —— 呼吸停止、心跳停止 —— 脑死亡 人工呼吸 心脏胸外按摩法 复苏法 表 现 不同于意识丧失 不等于死亡 人工呼吸 要点 : 清异物 头放正 抬高颈 按前额(头后仰) 捏鼻孔 用力吹 原理: 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用外力使 病人胸廓扩大和缩小,引起肺被动地张 缩,帮助病人恢复呼吸 频率: 每分钟 16—
沿上下左右和斜面充分涂抹,放置于右侧器械盘内备用;⑤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的喉镜镜片,检查喉镜光源亮灯后关闭,放置于右侧器械盘内备用;⑥牙垫放置于右侧器械盘内备用;⑦二根固定胶布,撕好两条长度适宜的胶布备用;操作者在胸前挂上听诊器。 从接触物品开始秒表计时,到最后挂好听诊器、大声报告“物品准备完毕”结束,整个准备过程限时 2分钟以内完成、延迟扣分。 物品准备顺序不能颠倒,要求动作轻柔,摆放整齐有序
15 、除颤仪显示可以除颤信号时 ,双手 拇 指同 按压手控 电极板上的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 16 、放电结 束,移开电极板,关机. 17 、擦 干胸壁皮肤,继续按压、人工呼吸 2 分钟后复检呼吸、脉搏出现,心肺复苏成功. (三)婴儿墓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 l 、 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2 、判 断意识 : 拍足底、呼叫患儿,确认意识丧失。 3 、 启动 BLS: 准备简易呼吸器、面罩. 4 、
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4.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5. 避免过度通气。 二 、 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法 ( Heimlich 手法 ) (一) 特殊表现:由于异物吸入气管时,病者感到极度不适,常常不由自主地以一手呈 “V”字状地紧贴于颈前喉部,苦不堪言 颜面青紫 不能发声 “v”形手势 肢体抽搐 呼吸停止 (二) 海姆立克的急救法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兴起了海姆立克的急救法(
护车必须在 5 分钟内出诊 ; 医院要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并达到医院急诊科建设标准要求。 急诊科严格执行首诊负 责制和 24 小时接诊制(包 3 含节假日)。 医院建立急、危、重伤病员急救的 “绿色通道 ”,设立急诊专职导诊服务员,保证接诊、检查治疗及其他服务环节畅通无阻,快捷有效。 不得以各种理由推委、搪塞和延误对伤病员的救治,违者追究责任。 医院 “120”直拨电话严格执行专线专用
持类医学装备。 (二)夜间及节假日发生事件时,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由院总值班负责院内协调。 (三)当医院遇到突发重大群体事件而备用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又无法满足各科室使用时, 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小组人员 应及时 到达, 报告院领导, 协调向其他医院联系借调,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四)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使用完毕,调用科室应做好装备的清洁、消毒工作,并及时送回装备借出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