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
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确认无误后引测标高。 标高基准点的测设必须正确,同一层不少于 3 点,以便于互相校核,其 3点校差不得超过 3mm, 取其平均值作为平面施工中标高基准点。 在地上 1 层采用 10cm 10cm 钢板制作,用钢针刻划出“十”字线作为基准点,为高程引测提供依据,首层以上各层在基准点的正上方相应位置设计预留洞 200mm 200mm(激光束及锤球的通孔),严禁覆盖
2 2 6 2层 框架柱与梁板节点 C35 2 2 7 1 层 外墙 C35 抗渗 P8 2 3《 1》 8 1 层 顶板 C35 6 8( 6)《 2》 9 1 层 框架柱 C35 2 2 余政储出( 2020) 56 号地块 混凝土试块留置及实体检测 方案 14 10 1层 框架柱与梁板节点 C35 2 2 楼区域地下室计划表 序号 施 工 部 位 设计砼 强度等级 标 准 养护 留 置组数
、拆模同条件试块(判定混凝土是否达到设计或规 范要求可以拆模的安全强度),按每一施工流水段至少留置一组同条件试块;对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同条件试块(控制冬季施工竖向结构模板拆除),按每一施工流水段至少留置一组同条件试块; ( 四 )、抗渗混凝土试块留置原则 一般抗渗混凝土结构,其砼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 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砼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土应逐车检查坍落度,不得有分层、离析等现象。 清水混凝土的浇注与振捣 混凝土拌合物的运输宜采用专用运输车,装料前容器内应清洁、无积水。 浇筑前应先清理模板内垃圾和模板内侧的灰浆,保持模板内清洁、无积水。 竖向构件浇筑时,应严格控制分层浇筑的间隔时间和浇筑方法。 分层厚度不宜超过 500mm。 应在根部浇筑 50mm厚与混凝土强度同配合比减石子水泥砂浆。 自由下料高度应控制在 2m以内。
动,防止泌水离析,长时间停泵(超过 45 分钟)气温高、混凝土坍落度小时可能造成塞管,宜将混凝土从泵和输送管中清除。 3. 5. 6 泵送先远后近,在浇筑中逐渐拆管。 3. 5. 7 在高温季节泵送,宜用湿草袋覆盖管道进行降温,以降低入模温度。 3. 5. 9 泵送管道的水平换算距离总和应小于设备的最大泵送距离。 3. 6 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 3. 6. 1
浇水湿透;混凝土 浇筑后,表面及时覆盖, 认真养护;在高温、干燥及刮风天气,应及早喷水养护,或设挡 风设施。 当表面发现细微裂缝时,应及时抹压一次,再护盖养护;或重新振捣方法来消除; 如硬化可向裂缝撒上水泥加水湿润、嵌实,再覆盖养护。 沉降收缩裂缝 裂缝多沿结构上表面钢筋通长方向或箍筋上断续出现,或在埋设件的附近周围出现,裂缝成棱形,宽度不等,深度不一,一般到钢筋上表面为止。
上层砼,不得出现施工冷缝(详见后附砼分层分段浇筑示意图)。 浇筑方法 ①底板砼浇筑:浇筑时先从端横梁下料,待端横梁底部倒角砼浇捣密实后,开始从腹板下料浇筑底板,待腹板倒角砼浇筑密实后,再从顶板预留 天窗下料浇筑完底板。 ②腹板、横梁砼浇筑:腹板、横梁分两层浇筑完成,第一层浇筑厚度以满足底板倒角处的砼填充密实为准,第二层浇筑需待腹板倒角与底板连接处混凝土不再流动时再进行。
表面 1端模外侧 4芯部 25号 模块BB断 面表面 1棚内环境 43号 模块4号 模块CC断 面1m 1m表面 1表面 1端头环境 3芯部 2内模 4芯部 2侧模 3内模 4端模外侧 3棚外 2表面 3 三、蒸汽养护方法工艺 蒸汽养护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 各阶段温度控制严 格按下表执行 序号 阶段 说 明 1 静停 养护罩内温度保持 5℃以上 2 升温 梁体砼在灌注完成
土之前,应确认模具的挡块不松动。 试件养护和脱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带模养护不应少于 7d。 2 龄期 7d后,可拆模并进行标准养护。 脱模时,模具破损或接缝处张开的试件,不得用于检验。 抗压强度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1的有关规定。 本规范用词用 语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
体内部裂纹,影响砌块强度。 成型周期是由布料时间、振动时间和脱模时间这三个成型工艺参数构成。 成型周期时间和各成型工艺参数,需要根据砌块成型质 量和生产效率权衡而定。 即生产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需要较长的成型周期。 成型质量较好的砌块坯体,其条面应为稍显湿润的密实表面,有时在上下部位出现水平浆带,坐浆面有细小的拉浆,坯体外观尺寸符合规范要求,无缺棱掉角、烂根与亏料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