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
常见吸热反应:持续高温或加热的反应、放热反应的逆反应。 判断下列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镁条燃烧 锌与稀硫酸反应 高温下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氧化钙与水反应 NH4++2H2O NH3H2O+H+ 如何实现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 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态所具有的能量是否相同。 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表示 —— 热化学方程式
物浓度 不 再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 变 化,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 相等 ,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主要特征有五个: ( 1)逆: 可逆反应 (前提 ) ( 2) 等 :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 3)动:动态平衡, υ正 = υ逆 ≠ 0 ( 4) 定 : 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 ( 5)变:条件改变,原化学平衡遭到破坏。 联想 质疑
平衡移动的方向 增大 [反应物 ]或减小生成物浓度 减小 [反应物 ]或增大生成物浓度 升高体系温度 降低体系温度 增大体系压强 减小体系压强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没有影响,能缩短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正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吸热反应方向 放热反应方向 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 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 12 练习 1 氢氧化镁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Mg(OH)2(固) Mg2 + + 2OH –
下列反应放出热量 Q Q2的大小 A: 2H2(g)+O2(g)=2H2O(g)+Q1 2H2(g)+O2(g)=2H2O(l)+Q2 分析:反应物的状态,数量和生成物的数量都相同,但由于 气态水转化为液态 要放出一定数量的热量 ∴ Q2> Q1 B: S(g)+O2(g)=SO2(g)+Q1 S(S)+O2(g)=SO2(g)+Q2 例题: 在同温、同压下,比较下列反应放出热量 Q Q2的大小
e = Cl2↑ 阴极: 2H+ + 2e = H2↑ 总式: 2NaCl+ 2H2O = 2NaOH + H2↑ + Cl2↑ (条件 :通直流电 ) 2. 电镀 电镀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它是电解原理的又一重要应用。 电镀可以使金属更加美观耐用,增强防锈抗腐能力。 例如,钢铁是人们最常用的金属,但钢铁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它们易被腐蚀。
大,但活化分子百分数没有增大,且对于固体或液体间的反应,化学反应速率不会增大;在 B中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在 C中加入反应物,使活化分子数增大,但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2)选项 A中,加入氯化钠溶液,因氯化钠溶液中有溶剂水,则它的加入相当于对盐酸稀释,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选项 B中,改用铁片与浓硫酸反应时,如常温则发生钝化,如加热
收的热量的多少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有关,需要注明,不注明的指101kPa和 25℃ 时的数据。 因为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所含的能量也不同。 固态 液态 吸热 气态 吸热 吸热 1)要注明温度和压强 : 2)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注明聚集状态 :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H2O(l)═H 2O(g);△ H=+44KJ/mol 3)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 化学计量数表示 物质的量 不表示分子数
应物的浓度、接触面积、反应的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药品:过氧化氢溶液( 3%);二氧化锰固体;盐酸( 、 3 mol/L);碳酸钙(块状、粉末);表面积大致相同的铁片、镁条; mol/L的硫代硫酸钠和 mol/L的硫酸;热水;冷水。 仪器:试管、药匙、镊子、胶头滴管、试管夹、烧杯、酒精灯。 影响 化学反应速率的 因素(外因) 实验探究二:取 a、 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 5mL /
池的电极反应式和电解反应式。 、氯碱工业和电镀等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解读: ①根据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②锌锰干电池的工作原理只作简单介绍,不要求学生独立书写电极反应式。 ③惰性电极阳极产物只限于氯气和氧气,阴离子放电顺序可以不拓展。 ④电解冶炼铝、电解精炼铜、电镀、氯碱工业等方面的细节问题不作过多展开,只要求能写电极反应式或电解的总方程式
【 例2 】 已知 ① CO(g) + 1/2 O2(g) = CO2(g) ΔH1= - kJ/mol ② H2(g) + 1/2 O2(g) = H2O(l) ΔH2= - kJ/mol ③ C2H5OH(l) + 3 O2(g) = 2CO2(g) + 3 H2O(l) ΔH3= - 1370 kJ/mol 试计算④ 2CO(g)+ 4 H2(g)= H2O(l)+ C2H5OH(l)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