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重的 倍。 列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速度变为 180 km/h,需多少时间。 此过程中前进了多少千米。 ( 取 )[来源 :Zx x ] ,质量是 20 kg,在两个大小 都是 50 N且互成 120176。 角的水平外力作用下, 3 s 末物体的速度是多大。 3 s 内物体的位移是多少。 参考答案 1. C 解析:不同的单位制,基本单位不同,米( m)、千克( kg)和秒(
联接入电路中,并要求滑片 P向接线柱 c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减小, 则接入电路的接线柱可能是 ( ) A. a和 b B. a和 c C. b和 c D. b和 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超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几乎等于零 B.金属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用来制作标准电阻的锰铜和镍铜的电阻率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6 V 的电源、 6~ 8
场线,虚线 1 和 2 为等势线. a、 b 两个带电粒子以相同的速度从电场中 M 点沿等势线 1 的切线飞出, 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则在开始运动的一小段时间内,以下说法不正确是 ( ) 图 6 A. a 受到的电场力较小, b 受到的电场力较大 B. a 的速度将减小, b 的速度将增大 C. a 一定带正电, b 一定带负电 D. a、 b 两个粒子所带电荷电性相反
电荷量为 q+ 7q2 = 4q,放回原处后的相互作用力为 F1= k4q4qr2 = k16q2r2 ,故 F1F = 167 , D 正确. (2)两球电性不同.相互接触时电荷先中和再平分,每球带电荷量为 7q- q2 = 3q,放回原处后的相互作用力为 F2= k3q3qr2 = k9q2r2 ,故 F2F = 97, C 正确. 9.两个点电荷分别固定在左右两侧,左侧电荷带电荷量为+
法 ( 1) 整体法: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分析的方法 . 不必考虑系统内力的影响,只考虑系统受到的外力 . ( 2) 隔离法:把系统中的各个部分 ( 或某一部分 ) 隔离,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对象来分析的方法 . 此时系统的内力就有可能成为该研究对象的外力,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 . ( 3) 整体法与隔离法的选用 求解各部分加速度都相同的连接体问题时,要优先考虑整体法
,它与太阳的连线在 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如图所示。 说明: 该定律又叫面积定律。 行星靠近太阳时速度增大 ,远离太阳时速度减小 , 近日点速度最大 , 远日点速度最小。 提出问题 二 、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典型例题 例 1 如图所示是行星 m绕太阳 M运动情况的示意图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B点 C点 A到 B做减速运动 B到 A做减速运动 解析: 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 ,
用经典力学描述。 20世纪 20年代 , 建立了量子力学 , 它能够正确地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 , 并在现代科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就是说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三 、 从弱引力到强引力 提出问题。 由经典力学与行星运动轨道的矛盾说明了什么。 结论 :( 1)经典力学与行星轨道的矛盾: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推算 , 行星的运动应该是一些椭圆 , 行星沿着这些椭圆做周期性运动。
” 北京 → 重庆 第一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概念说明 位移的特征: 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距离决定, 而与运动的实际轨迹长度或路程无关。 位移 :表示物体位置改变的物理量,所以位移不仅有大小 还有 方向。 如图,物体从 A运动到 B,不管沿着什么轨迹,它的位移都是一样的。 这个位移可以用一条有方向的(箭头) 线段 AB 表示。 第一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例 2:小球从
,( 1)当小球沿斜面从高处由静止滚下时,小球的高度不断减小,而速度不断增大,说明了什么。 ( 2)当小球从斜面底端沿另一个斜面向上滚动时,小球的位置不断升高,而速度不断减小,说明了什么问题。 ( 3)“小球”释放后为什么会重新回到原来的高度,说明了什么。 二、 势能、动能 归纳总结 : ( 1)当小球沿斜面从高处由静止滚下时,小球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不断减少
保持不变。 典型例题 例 1( 多选 ) 如图所示 , 下列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断正确的是 ( ) 甲 乙 丙 丁 , 自由下落的物体 A将弹簧压缩的过程中 , 物体 A的机械能守恒 , 物体 B沿斜面匀速下滑的过程 , 物体 B机械能守恒 , 不计任何阻力时 , A加速下落 , B加速上升过程中 , A、 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 小球沿水平面做匀速圆周运动 , 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