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 第 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同学们,你们所理解的“手工业”指的是什么。 手工业就是指依靠 手工劳动 、使用 简单的工具 进行 小规模 的生产活动。 自 新石器时代 开始,手工业才从农业中 分离 出来,成为 独立 的生产门类。 它包括 金属冶炼业 、 纺织业 ,还有 陶瓷业 等。 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 1、 青铜时代(包括夏、商、周) 1)时限: 二里头文化时期(夏朝)到春秋末期 2)定义:
1、第 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废井田,开阡陌 原始社会土地实行公有制,你如何理解这种土地的公有制呢。 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 生产力低下 土地公有制 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 )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废井田,开阡陌 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小雅 北山 材料三: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1、第 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导 言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其形式主要有两种: 国有制和私有制。 商周时期的 土地国有制 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向土地私有制过渡,并且延续了 2000多年。 这期间,土地兼并和反兼并的斗争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斗争之一。 租佃关系的产生。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古代社会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及其演变情况。 一、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 二、土地私有制的表现和发展 三
1、第 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神农氏尝百草 一、 农业的起源 二、从耒 ( (曲辕犁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小结: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 看图片、读材料,回答原始农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传说上古的时候,神农氏 “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 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 材料二:神农氏尝百草 “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 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 礼记 礼运
1、第 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导 言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它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及水利工程当时在世界上都是遥遥领先的。 勤劳的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一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它的先进性,以及它的弊端都有哪些。 导入 宋代 耕获图 宋代 耕获图 收藏 于故宫博物院,采自 宋人画册。 描绘了宋代农民从耕作到收获的情景
1、第 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阅读并思考: 1、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怎样发生的。 3、为什么说当今的世界和平与动荡并存。 原因是什么。 4、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得到怎样的发展。 一、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二、 和平与动荡并存 三、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 1)含义: 东欧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
1、第 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原因: 2、含义: 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3、表现: 戈尔巴乔夫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趋于接近”,接着又从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面”发展到推行西方的多党制。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 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造成了 否定十月革命、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 的严重后果,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导致了局势动荡,直至苏联解体。
1、“ 一带一路 ” 战略 尽显大国外交风采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_ 外交方针 _个国家建立 了外交关系; 1950年与苏联签 订 _。 知识梳理 (一 ) 内容: (二 )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成就: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_ 外交方针 _个国家建立 了外交关系; 1950年与苏联签 订 _。 独立自主的和平 知识梳理 (一 ) 内容: (二 )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成就: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_ 外交方针
1、第 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不结盟运动会议 象征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太阳神塔 欧共体总部大厦 1、原因: ( 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 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2、联合过程 :( 阅读总结归纳) ( 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
1、第 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 从盟友到对手) 二 美苏“冷战”) 三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资本主义世界 社会主义世界 一 从盟友到对手) 西欧、 普遍衰落 美国 : 苏联: 拥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霸主 成为唯一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日本: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并向社会主义过渡 欧洲是二战的主战场,战争给欧洲国家带来严重的灾难。 战后欧洲的形势非常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