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
进行物质交换的孔道。 核仁:圆球形,与核糖体形成有关。 细胞核 核基质:含蛋白质、酶、无机盐、水等营养物质, 是细胞核内进行各种代谢活动的场所。 染色质:细胞核内能被苏木精、洋红等 碱性染料 染上较深颜色的细丝状物质,主要由 DNA和蛋白质 组成。 染色质和染色体 染色质呈细丝状,当细胞分裂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折叠成杆状的粗而短的染色体。
丝状, 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由 DNA和蛋白质组成) 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 细胞核是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是细胞生长、发育、分裂增殖的调控中心。 核基质 ( 透明匀质,含营养物质,代谢场所) 线粒体 双层膜;嵴;基质中有酶;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 核糖体 由 RNA和蛋白质构成的微小颗粒,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内质网 粗 面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加工、 运输有关 光面内质网:与脂质代谢有关 二、细胞器
H H 2 1 名称:重氢 氘 符号 D H 3 1 名称:超重氢 氚 符号 T 水: H2O D2O T2O 同位素性质 似的单质。 , 例: 1H2O ( H2O) 、 2H2O( D2O) , 其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氢的三种单质燃烧后的产物均为水) (中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同位素的考古应用 应用范围:原本有生命的物体(可以与大 自然发生交换) 例
多少个。 排布规律 2: 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8个, 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 2个。 排布规律 3: 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18个,倒数第三层不 超过 32个。 思考 : 二、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排布规律 4: 稀有元素各层均达饱和,都是稳定电子层结构。 2 氦 He 2 18 氩 Ar 2 8 8 10 氖 Ne 2 8 36 氪 Kr 2 8 18 8 54 氙 Xe 2 8 18 18 8
液 滤液 沉淀 〔 Mg(OH)2〕 加过量的 溶液 加热、蒸发、结晶 NaCl NaOH ( HCl) Ca2+、 Mg2+、 SO42 、 K+ (注:不能蒸发干) 少量水 洗涤晶体 过滤 沉淀 (BaCO3 CaCO3) 滤液 ( Na2CO3) 原食盐溶液中的 K+跟上述沉淀 剂都不起反应,仍留在溶液中, 最后怎样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为什么 BaCl2, Na2CO3要略微过 量
有差异(如:熔点和沸点)。 ,各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一定。 同位素丰度 各种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 如氯的稳定同位素中有 3517Cl和 3717Cl ,在自然界的丰度分别为 %和 %,元素表中所列的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两者按丰度计算的均值。 许多同位素有重要的用途: C12是作为确定原子量标准的原子; 两种 H原子(氘、氚)是制造氢弹的材料;
层里 ,只有 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满后,电 子 才会 由里向外即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 高的电子层排布。 2→ 8 → 32→ 18→ 50 → 2n 2 2)最外层不超过 8个电子 (当 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 2个) 3)次外层不超过 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32个电子 (即排满 K层才排 L层 ,排满 L层才排 M层 ). 4)能量最低原理: 原子结构示意图 2 +8 6 原子核
( 2) 不稳定结构 :原子容易失去电子或容易得到电子转化为最外电子层上为 8(有些为 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如,易失去 : Na、 Mg、 Al 易得到 : F、 O、 Cl) +12 2 8 2 失去电子 +12 2 8 Mg Mg2+ +8 2 6 +8 2 8 得到电子 O O2 达到稳定的结构 结论 活泼金属元素的原子 易失电子 变为 带正电荷的 阳离子 Mg Mg2+ 失 2e
几种同位素, 就是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基准的那种碳原子,通常也叫碳 12。 同一元素的各个同位素虽然质量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率一般是不变的。 同位素的应用 放射线治疗肿瘤 医院里常用放射性同位素钴 60进行“肿瘤照光”。 放射性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但也会对人体其他组织造成难以避免的损伤。
_______决定 原子的种类由 ________决定 思考:人类发现一百多种元素,即发现一百多种原子,这句话对吗。 为什么。 几点说明: ( 1)自然界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 ( 2)天然存在的同位素,无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率(即丰度)一般不变。 例如: Cl2中, 3517Cl占 75%, 3717Cl占 25% HCl、 NaCl中: 3517Cl占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