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
1、元知能整合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散文中的景与情 散文阅读是重点 ,也是难点。 难点就是不容易把握散文中景与情的关系。 其实 ,“文章不是无情物 ”“一切景语皆情语 ”。 散文中的情与景应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 ,情是景的魂 ,景是情的形。 作家们在描绘自然景物时 ,总要把自己储存在心灵里的情感融入自己所要描写的自然景物中去 ,借助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1、元知能整合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试大纲规定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实质就是依据上下文 (语境 )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 B,它是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 高考文言文阅读对文言实词的考查 ,命题形式十分灵活 ,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方式 : 判别对所选的几个词语解释的正误 ; 对某个词语作出多种解释
1、元知能整合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 考试大纲对论述类文章的阅读 ,要求能 “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 ”。 文章的结构 ,实际是文章段落之间和段落内部的组合关系。 分析文章的结构 ,实际是要求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 ,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 不过 ,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往往是两者并提的
1、 孔雀东南飞 并序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半死桐 宋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 , 同来何事不同归 ? 梧桐半死清霜后 , 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 , 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 ,谁复挑灯夜补衣 !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著名词人贺铸为悼念亡妻赵氏而作。 上阕写妻子死后诗人的凄凉和孤零。 开始即以 “ 万事非 ” 写出不堪回首的慨叹。 下阕写诗人对妻子的怀念
1、元知能整合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鉴赏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最大特征是抒情性和形象性 ,而诗歌的形象又是情感的载体。 因此 ,准确把握诗歌形象 ,分析形象特点是理解诗歌主题思想的关键 ,也是鉴赏诗歌的一把钥匙。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人或物。 它包括以下三种 : 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如氓中的氓
1、* 诗三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饮酒二十首 ( 其七 ) 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 , 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 , 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 , 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 , 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 , 聊复得此生。 赏析 此诗写对菊饮酒的悠然自得 ,实际蕴藏着深沉的感伤。 首句中 “ 有佳色 ” 三字是对菊的倾心赞美。 “ 裛露掇其英 ” ,有志趣高洁的喻意
1、2 我有一个梦想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从军行 唐 杨炯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赏析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 “ 从军行 ” ,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 ,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 ,诗 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段
1、四单元 演讲辞 课 序 题 目 作 者 学 习 目 标 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 1 . 理清文章思路 , 把握文章主旨。 2 . 理解语句含义 , 体味文章的语言风格。 12 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 路德 金 1 . 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 把握文章思路。 2 . 学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体会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演讲语言。 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1 .
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 ,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 暗风吹雨入寒窗。 赏析 首句描写了自己所处之阴暗的背景 ,衬托出被贬谪又处于病中的作者心境的凄凉和痛苦 ;次句点明题意 ;第三句写当听说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的情景 ,表现了诸多的意味 ;末句 ,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合为一 ,情调悲怆。
1、0* 游褒禅山记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 ,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 两山排闼送青来。 赏析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 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 ,洁净清幽 ,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后两句转到院外 ,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 ,山水主动与人相亲 ,正表现了人的高洁。 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