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理选择地块和蔗、瓜良种。 即选择土层深厚,排水性能良好的肥沃地块套作为宜。 甘蔗选用中熟、高产、高糖、成茎率高的品种;西瓜选用早熟、品质优良、头花座果率高的品种。 适时育苗移栽。 甘蔗宜三月初进行“双膜复盖”育苗;西瓜则在三月下旬进行营养钵复膜育苗,于四月上旬地面气候温稳定通过 16时移植大田,甘蔗种在边行,西瓜种中间。 蔗畦宽度 ,西瓜株距 60米,亩定株 450。 深翻整地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育 97/511、生长特性:早熟、高糖、高产、中大茎种,工农艺性状兼优。 新植出苗快,萌芽率高,分蘖率强,成茎率中等,生长量大,生长势强。 新植平均亩产 8期平均含糖份 纯度高,还原糖低,纤维份适中。 2、栽培要点:(1)宜选择在排灌方便的水田或中等肥力的旱地种植。 (2)宜秋植,冬植或早春植应盖膜,深开植蔗沟,行距 ,该品种节间长,应适当增加下种量。 (3)早施肥,早防虫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水分需求量较大的经济作物。 甘蔗整个生长阶段的需水规律可概括为“两头小,中间大”。 即萌芽和分蘖期需水量少,伸长期需水量大,成熟期的需水量也少。 因此,合理的灌溉对于提高甘蔗的产量和质量非常重要。 掌握好甘蔗不同生长期的需水要求,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灌溉的增产优势。 萌芽期:需水量不多,需水量占全生育期需水总量的 对水分的要求主要是保持种苗萌发的生态用水,保证种苗早出苗齐苗。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好栽培管理,是提高甘蔗产量的关键。 因此,要着重抓好以下田间管理四要点。 一、根据苗情长势,合理施用追肥。 一般来说,有经验的蔗农,非常重视施足底肥。 但由于蔗种、土质、天气的影响,苗情长势总是有差别的。 所以应根据苗情长势,分类施用追肥。 生长健壮的一类苗,每亩只追施尿素 57 千克;生长中等的二类苗,可追施尿素 10 千克;生长较差的三类苗,应追施尿素 15 千克左右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介特征特性:蔗茎近似圆筒形,茎上下节间呈明显之字形,蔗茎遮光部分青绿色,露光后青黄色,蜡粉薄,有木栓斑块和浅水裂;芽中等大小,倒卵形略扁尖,顶端达生长带,芽沟不明显,根点明显;叶片中等大,叶色青绿,叶脉较粗,叶鞘背毛少,老叶鞘自动脱落。 该品种早熟、中茎,萌芽一般,分蘖力强,成茎率高,茎均匀,全期生长旺盛,宿根性强,耐旱性及耐寒性较强。 亩产蔗茎6000 公斤左右。 蔗糖分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个生长阶段对氮磷钾 3 要素的需求和吸收状况各不相同,总的趋势是生长早期和后期吸肥量较少,中期吸肥量较多。 萌芽期主要依靠种苗本身贮藏的养分,无须从外部吸肥。 幼苗期此期需肥迫切但吸肥量少,对氮的需求较大,钾磷次之。 因而,该期对3 要素的吸收量仅占全期吸肥量的 1以下。 分蘖期甘蔗不断增生分蘖,需肥量逐步增大。 其中,氮肥吸收量占全期总量的6以上,钾的吸收占全期总量的 上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全田受淹严重,全田 50%以上生长点已经死亡的蔗地,首要措施就是及时把死亡的甘蔗砍下拖出蔗地,然后根据情况采取以下补救措施:一是尽早翻耕犁耙及时早秋植蔗,品种最好选择本地适宜推广的新品种。 同时重施肥(亩施尿素 斤,钾肥 5 公斤)并早管理,促进甘蔗的早生快发,使其成为明年的优质蔗种,这样既能减少损失,又能促进明年“双高”良种的推广。 二是利用甘蔗畦沟作为种植沟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蔗是一种热带、亚热带作物,属高温光照、需水量大、吸肥多、生长期长的高杆作物。 我国蔗区 70以上分布在无灌溉的旱地、丘陵地带。 从蔗区的气候和灌溉条件看,季节性干旱是甘蔗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除了选育适合这些地区抗旱的甘蔗优良品种之外,蔗地机械深松技术尤为重要,是获得甘蔗高产高糖的重要途径。 一、深耕技术深耕是指采用有壁犁的耕作,耕作时将表土翻下,底土翻上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学试验表明,甘蔗的产量与其植株形状密切相关,粗壮、高大、上下茎均匀的甘蔗相对高产,但目前生产上大多数出现下部茎粗、上部茎逐渐变细的“老鼠尾”现象。 经分析,主要原因是甘蔗生长后期肥水供应不足所致。 甘蔗培土追肥和用药,对甘蔗的产量影响至关重要。 培土能疏松土壤,有利甘蔗长出健康发达的根系。 甘蔗拔节是甘蔗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也是最需要养分的时期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贮养畜好 甘蔗梢粗蛋白质含量高达 12含有 16 种氨基酸和多种糖。 在冬贮状态下,通过乳菌等厌氧发酵,甘蔗梢中的糖分会逐步转化为乳酸,当乳酸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抑制甘蔗梢中的营养成分被其他微生物破坏,从而使甘蔗梢长期保持青绿、多汁,营养价值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因此,冬贮甘蔗梢是解决冬季和初春家畜缺乏青饲料的好办法。 鲜嫩的甘蔗梢营养丰富,含大量叶绿素、氨基酸、粗蛋白质和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