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南甘蔗在全国甘蔗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是长期以来亩产都在 2之间徘徊,单位面积产量不高。 主要原因:一是旱害严重;二是土壤质地瘦瘠;三是施肥少,种管粗放。 采用旱地甘蔗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加快海南旱地甘蔗生产跃上新台阶。 主要栽培技术是:1细整地以牛犁或拖拉机深耕 25米,做到两犁两耙。 然后按行距 90米以牛犁或人工开植蔗沟,沟深 23米。 同时为了预防今后下雨积水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后需肥少,中期需肥多。 甘蔗的 5 个生长阶段对氮磷钾 3 要素的需求和吸收状况各不相同,总的趋势是生长早期和后期吸肥量较少,中期吸肥量较多。 1、萌芽期:主要依靠种苗本身贮藏的养分,无须从外部吸肥。 2、幼苗期:此期需肥迫切但吸肥量少,对氮的需求较大,钾磷次之。 因而,该期对 3 要素的吸收量仅占全期吸肥量的 1以下。 3、分蘖期:甘蔗不断增生分蘖,需肥量逐步增大。 其中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6 号特征特性:该品种中至中大茎,节间圆筒形,蔗茎充实无空蒲心现象。 蔗茎曝光前为黄绿色,曝光后初期呈淡紫色,然后变黄色。 蜡粉带厚,节间蜡粉厚度中等。 生长带略突。 蔗茎无生长裂缝和木栓斑块。 芽为卵形,芽基陷入鞘痕,顶端平生长带,芽翼窄,芽孔近芽顶。 叶色青绿,叶片直立,尾端弯垂。 幼叶鞘淡紫色,老叶鞘淡绿色,叶鞘有薄层蜡粉。 肥厚带窄舌形,淡紫红色。 内叶耳短披针状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点 冬植能高产甘蔗冬植既能高产、早熟、又能错开农时,便于安排土地茬口,蔗种也容易解决,而且每 667 平方米产量高出春植蔗 510。 1、整地关宜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上、土壤疏松、保水力强的地块,深耕细耙后按行距 90100 厘米开种植沟,沟深一般 15 厘米左右,沟底要细碎平整,以利提高种茬发芽率。 2、消毒关选取梢部(蔗尾)粗壮的蔗茎,用利刀砍成 23 个芽段,用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蔗钻心虫)是为害较普遍而严重的一类害虫,以幼虫蛀入甘蔗幼苗和蔗茎为害。 在甘蔗苗期入侵生长点部位,造成枯心苗;在甘蔗生长中后期入侵蔗茎,造成虫孔节,破坏蔗茎组织,使蔗糖分降低,且易出现风折茎或枯梢,降低产量。 甘蔗伸长期受虫害造成“死尾蔗”。 甘蔗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受多种螟虫为害。 为害严重、较常见的甘蔗螟虫有 5 种:黄螟、白螟、条螟、二点螟、大螟(紫螟)。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2)茎叶喷雾:茎叶喷雾是施药后将药液直接喷雾于杂草地上部分,有效成份被杂草吸收后起杀草作用。 莠去津:38%水剂是一种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对禾本科杂草效果好,对阔叶、莎草科杂草效果差,持效期短,用量大,运费贵,每亩用量 8001000 毫升。 20%星锄水剂为有机杂环类,该药在市场上商品名共 10 多个,常误导农户或导致混乱,在云南已有 30 年应用历史,只能作茎叶喷雾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苗更迟。 前期较长时期生长缓慢,浪费了大量的温光资源。 而采用小拱棚覆盖育苗,播种早,出苗快,苗体粗壮。 4 叶定植到大田可直接生长,5 月中下旬便进入拔节伸长期,整个生长发育提早一个月以上。 一般亩增产 1 吨以上,且嫩尾明显减少,品质有了明显提高。 选择健壮母蔗。 选择优良品种,使用有代表性的、植株无病虫害的甘蔗茎作母蔗,取有壮芽的茎段,剔除弱芽、劣芽的茎段。 播种时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甘蔗中耕培土机使用的底盘为 41、61 型微耕机底盘,其驱动轮外侧间距仅为 ,因此,可以进入行距为 的甘蔗行内进行中耕培土作业,不必跨行作业,也不受蔗苗高度的限制,不伤蔗苗,因此,适合我国大部分的甘蔗产区。 量轻,整机质量中心位于驱动轮后部,培土机的横梁在座位后仍有一段钢管伸出,在培土机需要 180 度转向时,驾驶员可以一手抓转向把手,一手抓横梁上的钢管,把培土机的后面部分台起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新台糖 16 号新台糖 16 号是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1993 年从台湾引进的早熟、高糖、高产的甘蔗新品种。 品比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新植蔗茎产量比我省主栽品种粤糖 63新台糖 10 号分别增产 宿根蔗产量较好,宿根产蔗量比粤糖 63比新台糖 10 号增产 可见,新台糖 16 号新植和宿根产量潜力明显优于粤糖 63新台糖 10 号相比亦略有优势。 新台糖 16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夺取甘蔗高产,须选用生长健壮,芽眼饱满,甘蔗尾段长 70 厘米左右的梢头段作种苗。 选好梢头段后,斩蔗种时,最好采用双芽苗。 双芽苗粗壮齐一,互相促进,没有出芽先后、强弱之分,出芽全、齐、匀、壮,易夺高产。 用多芽苗种植,由于甘蔗有顶端优势的特点,所以多芽苗顶端的芽会抢先而出,并产生生长素。 而下位节的苗,由于受到顶端生长素的影响,会造成发芽不齐整,生长不统一,还有遮光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