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蔗的营养特点1需肥量大。 甘蔗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都很大,每生产 1 吨蔗茎,克克,磷 1 克,钾 2 克。 一般亩产蔗茎 5 吨以上,高产可达 10 吨。 2生育中后期需肥量大。 在整个生育期需肥总量中,幼苗期占 1左右,分蘖期占 8伸长期占 50以上,成熟期占 20%伸长期吸收氮量占总吸收量的 50磷和钾各占 70;成熟期吸收氮占 30磷和钾各占 20左右。 因此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养、水分等等外界的要求,下面以春植的糖料蔗为例对我区新植糖料蔗的栽培技术进行简要阐述(其中的各主要新品种介绍和糖料蔗病虫害防治详见本册的第四篇)一、整地及播种(一)深耕整地。 播种前最好进行蔗地机械深耕深松,耕地深度为 3040 厘米,深松深度达 30米。 实践证明,蔗地进行深耕深松是提高糖料蔗单产和含糖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蔗农收入的有效措施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一)甘蔗对土壤要求。 甘蔗对各种类型的土壤具有较强的适应力,但不同的土壤及土壤肥力不同,使甘蔗的产量有很大的区别。 广西的土壤多为红壤和砖红性黄壤,其特点是酸、粘、瘦、板,主要表现为土壤通气性差、有机质含量低,对甘蔗生长发育极为不利,是造成甘蔗产量低的主要之一。 因此,改良土壤是提高广西甘蔗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认为改良土壤的有效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间套种技术。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各种蔗螟中是为害较重的一种,广西各蔗区都有发生,我国南方各蔗区亦有分布。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 10米,雌蛾灰黄色,友蛾暗灰色;头部灰黄色;前翅中室端有2 个小黑点,后翅白色,有锦缎光泽;胸背灰黄色;腥背白色有光泽。 卵:产成块,常有 3鱼鳞状排列;卵粒扁平,椭圆形,乳白色,卵壳上有刻纹,将孵化时转紫黑色。 幼虫:有 5,老熟幼虫体长约 20 毫米,黄白色,体背有 5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使用磷肥磷肥一定要充分粉碎与垃圾肥或农家土杂肥充分混合堆沤后再施用。 近年不少蔗农直接将磷肥撒在沟里,这样做磷肥的利用率不足,以上被土壤固定成无效磷浪费掉。 笔者建议:每亩用磷肥公斤充分粉碎后混合农家土杂肥、垃圾肥担以上在种蔗时施于开好的沟中,这样可以成倍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二、防治害虫螟虫、蚜虫、蓟马、蔗龟等已成为影响甘蔗的主要害虫。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圾肥、农家肥充分混合堆沤后再施用。 近年来不少蔗农直接将磷肥撒在沟里,这样做磷肥的利用率不足 10,90以上被土壤固定成无效磷肥浪费掉。 建议:每亩用磷肥 3050 千克充分粉碎后混合农家肥、垃圾肥750 千克以上;在种蔗时,将肥施于开好的沟中,这样可以成倍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防治害虫螟虫、蚜虫、蓟马、蔗龟等已成为影响甘蔗的主要害虫。 建议:种蔗时开沟后,亩施吠喃丹 3克或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着科技的发展和对甘蔗研究的深入,对过去甘蔗栽培“三攻一补”(攻苗、攻蘖、攻伸长、补壮尾)施肥法有了很大的改进,提倡一次施肥或二次施肥,不再补施壮尾肥。 其原因是:从甘蔗需肥情况看,6份甘蔗进入长茎粗、增株高盛期,生长最快,生物量增加最多,吸收养分达到高峰,需肥料最多,所以肥料应在 6 月至 7 月上旬甘蔗拔节伸长初期全部施下,如果人为地将部分肥料留到 8 月份作壮尾肥施用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1745(甘蔗) 选育单位:福建农业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 审定情况:1999 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糖 990006。 品种来源:母本:粤糖 5965;父本:05。 特征特性:中大茎,蔗茎挺直,茎皮粉红色。 节间圆筒形,无水裂。 芽椭圆形,芽尖超过生长带,芽翼小,有芽沟。 叶片大小中等,挺立,57 号毛群稀少。 发芽快,萌芽率高,分蘖力强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3蔗) 【基本情况】品种来源:母本:本:福农 57征特性】植株直立,叶姿中等紧凑,中大茎,节间长丰满,圆筒形。 茎遮光浅红色,见光后紫色,被蜡粉,芽卵园形,顶端达生长带,无芽沟。 生长带突出,呈青绿色。 叶片弧形伸出,叶鞘绿色,无 57号毛群,具内叶耳,外叶耳退化为茸毛。 萌芽快,整齐,分蘖力强,宿根发株好,抗病性强。 高抗甘蔗黑穗病、花叶病。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1蔗)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糖 2002008作物种类:甘蔗品种名称:福农 91本:本:桂 73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特征特性:该品种中大茎,实心,植株直立、紧凑,蔗茎均匀。 节间圆筒形,无气生根、无水裂、无生长裂缝,茎皮红色,蜡粉较多。 芽椭圆形,芽基与叶痕齐,顶端未及生长带,无芽沟,芽翼小,生长带象牙色,曝光后紫红色。 根点二、三排,不规则,叶色浓绿,叶中等宽,弧形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