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好苗床以后,就着手进行一系列的育苗活动。 包括种薯的选择,排种时间,排放密度、数量和方法等,都和育苗的成败有直接关系。 “好种出好苗”,这是农民多年采实践经验的总结,首先要选定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 为防止品种混杂和病虫害蔓延,必须进行育苗前的选种工作。 有本品种的皮色、肉色、形状等特征,皮色鲜亮光滑,薯块较整齐均匀,无病无伤,没有受冷害和湿害(受冷害的薯块头尾干枯
下已到了甘薯的冬季贮藏时节,为了使甘薯安全越冬,不发生腐烂,应作好以下几项工作:1、先将旧窖打扫干净,然后进行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抗菌剂 401 或 402,30可见硫黄 5 克放在盆内燃烧后,封闭两天,然后打开通气,也可用甲醛(福尔马林)50 倍液,喷洒窖壁四周,封闭两天,再打开使用。 2、适时收获,防止薯块受冻,掌握当地平均气温降到 14右为宜。 3、精选种薯,在收获运输
1、薯疮痂病,又称甘薯缩芽病,俗称“麻风病”、“硬秆病”等。 病原菌学名寄主作物甘薯。 病害诊断主要为害嫩梢、叶片、茎蔓,也可为害薯块。 叶片多嫩叶发病,多是叶背粗,细叶脉初时出现棕红色稍透明的小斑点,后病斑逐渐扩大,病斑表面组织木栓化,粗糙,突起,状如疮痂,呈灰白色至黄白色。 受害叶脉弯曲,叶片皱缩、卷曲。 茎蔓和叶柄发病,形成圆形或长圆形疮痂状病斑,严重时连合成大疤。 病茎蔓皮层粗糙,木栓化
1、豌豆高效栽培的新模式 一、种植规格。 甘薯采用等行距栽培,垄距 80 厘米,株距 25 厘米,单行栽插,每亩密度为3333 株,深沟高垄种植。 甜豌豆采用宽窄行栽培,大行距 80米,小行距65米,穴距 30 厘米,每穴播 3健籽,每亩基本苗 1 万株左右。 选择肥沃疏松、地势高爽、排灌良好的沙质壤土,要求交通方便,最好连片种植,以便统一管理和采运。 二、栽培要点1、选用良种。
分布与为害我国南北甘薯种植地区都有发生,是甘薯叶部常见的一种病害。 由甘薯叶点霉菌染所引起。 发生严重时叶片局部或全部枯死症状叶上病斑圆形至不规则形,初期红褐色,后变黄褐色或灰色,边缘稍降起,斑中散生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发病规律北方地区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散出分生孢子传播侵染。 南方周年种植甘薯,病叶上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重复侵染。 雨水多,田间湿度大,发病重。
膜的地块要加深耕层,秋翻地深约 25 厘米,每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 2500 公斤以上,耕翻时 2/3 农肥撒施,1/3 起垄时沟施,同时亩施入硫酸钾复合肥(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含量各 15%)20 公斤、硫酸钾 10 公斤。 月 1 日前后按 50 厘米宽垄距起垄,要摊平垄面,以免坷垃破膜,最好雨后扣膜;如有杂草每亩用除草剂 50%乙草胺乳油 斤,对水 70 公斤均匀喷雾,喷透后马上覆膜。
1、、选择适宜地块增施肥料。 最好选择肥沃平整能灌溉的壤土栽植甘薯。 覆膜的地块要加深耕层,秋翻地深约 25 厘米,每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 2500 公斤以上,耕翻时 2/3 农肥撒施,1/3 起垄时沟施,同时亩施入硫酸钾复合肥(N、2O 含量各 15%)20 公斤、硫酸钾 10 公斤。 二、起垄规格与覆膜技术。 在 5 月 1 日前后按 50 厘米宽垄距起垄,要摊平垄面,以免坷垃破膜
7(甘薯)特征特性顶叶绿色,叶边沿绿带淡紫色,叶浅绿色,叶五齿深缺刻,中等大小,叶脉绿色。 茎绿色,粗约 45 毫米,蔓短,最长蔓 15 米,茎基部分枝 10一 12 个。 薯长纺锤形,皮色淡黄,薯肉淡黄。 薯块萌芽性好,出苗快而多,单株结薯较多而均匀,大薯率高。 植株长势较强,分枝早而多,短蔓直立,生长后期不早衰。 该品种适应性广,耐旱、耐涝渍,抗蔓割病,不抗薯瘟病。 产量表现一般亩产
1、地的选择紫甘薯多数属中晚熟品种,薯块快速膨大和产量形成较晚。 栽种的地块不但要求土壤肥力较高,土壤质地应是轻壤或沙壤,土地的平整度及排灌条件要好。 紫甘薯的适应性较好,但在有线虫和黑斑病发生史的重茬地,可能会发生病害,造成减产,要注意土壤的消毒和杀虫处理。 二、品种的选择目前国内紫色甘薯品种较多,应根据当地土壤条件和种植目的选用或引进品种。 用于保健、鲜食的可以选用京薯 6 号、济 18 号
555(甘薯)特征特性顶叶淡绿色,叶片绿色,叶浅裂单缺刻,叶紫色。 蔓长 1 米左右,粗约 5 毫米。 结薯集中,单株结薯 34 个,上薯率 85左右。 薯长纺锤形,皮色姜黄,肉白色。 薯块干物率 3,淀粉含量 4。 薯块萌芽性好,结薯较迟,生长后期膨大快。 熟食味较香甜。 抗薯瘟病,较抗蔓割病,耐涝渍,较耐盐碱,耐贮藏。 该品种抗薯瘟病的性能超过华北 48 和闽抗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