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
1、1)白酒的制法:取薯丝加入 20%粗糠拌匀蒸煮取出摊晾加 4%6%麸曲和 2%酵母发酵 4 昼夜蒸馏即成白酒。 (2)酒精的制法:洗净破碎甘薯拌入 4%8%粗糠分层加料蒸煮出料、摊晾加 2%麦芽拌匀,入箱糖化 24 小时摊晾加入曲料发酵蒸馏即得。 薯渣制柠檬酸钙用甘薯渣生产柠檬酸钙,投资省、设备简单,原料来自甘薯提取淀粉后的下脚料,曲渣又是很好的猪饲料,可以一举数得,是甘薯加工利用的又一途径
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甘薯营养品制作甘薯糖化代乳粉 甘薯糖不化代乳粉营养丰富,水溶性好,易于消化,适于老人、幼儿食用。 制法是:先将甘薯洗净切成薄片,然后入打浆机,将薯片打成浆液,薯浆含水量约 60%,将薯浆送入搅拌机中充分搅拌,使其中蛋白质和糖果分能充分溶解,再经过滤除去杂质和薯渣,再把得到的浆液加温至 110,最后用离心喷雾干燥设备将薯浆喷雾干燥,即制得糖化代乳粉。 甘薯香酥片
薯 1 号”原代号 89l 该品种系铜梁县平滩镇九龙村农民何新民于 1990 年用“绵粉 1 号”X“潮薯 1号”组合的杂交种子选育而成。 1994、1995 两年参加重庆市区试,在较好的水肥条件下,鲜薯产量比对照“南薯 88”减产 但在合川、铜梁、渝北等五个区市县不同台位试验中,在二台土上“铜薯 1 号”亩产 15694 公斤,比“南薯 88”增产 63,在三台土上为 1421 公斤,增产
1、薯一号” “黄薯一号”是 1998 年从日本引入。 它具有超短蔓、高产、优质、早熟等特点,从 1998 年引种、繁种,1999 年到 2001 年 3 年连续多点实验比较,产量均居第一。 一、产量表现:1、区试结果:1999 年、2000 年分别在晋州市赵兰庄和韩庄甘薯区试中,平均亩产 5332 5749对照“苏薯 8 号”4118增产 1214“岩薯五号”4371增产 1377、5第一位。
1、 点 8 月下旬后,是夏甘薯进入膨大的关键期,此时应加强管理,一方面要最大限度满足薯块膨大所需养分,另一方面要防止茎叶早衰,增强光合作用,增加养分积累。 具体增产技术建议如下:1、摘顶心摘顶心可调节养分的运转,促使养分向块根输送。 摘顶心共进行两次,第一次在薯蔓长到 3040 厘米长时,摘去 l2 厘米长的嫩头,第二次当分枝再长到30 厘米左右时,再摘去分枝嫩尖。 2
苏 303” 该品种系西南师范大学从江苏省农科院提供“X 苏薯 1 号”组合的杂交种子中选育而成。 1994、1995 两年参加四川省区试结果,平均亩产:鲜薯18842 公斤,比对照减产 23,藤叶 14264 公斤,薯干 5766 公斤,生物鲜产 33099 公斤,生物干产 747 公斤,淀粉 364 公斤,分别比对照增产193、46、54、70和 215。 属中熟中蔓型品种,芽眼较浅
薯脱毒技术是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米的甘薯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获得了脱毒植株,并建立了一套脱毒甘薯种苗生产技术体系,填补了山西省的空白,经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对去除甘薯病毒病,大幅度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经大面积生产示范,甘薯脱毒植株栽插后,地上部生长势强,分枝数增多,光合群体加大,地下部发根快,结薯早,薯块膨大期延长,亩增产鲜薯
国著名甘薯专家尚春生在众多短蔓品系中系统选育而成的红心王二号,是我国目前特高产、特早熟、特抗病的甘薯新品种。 该品种茎叶均为绿色,叶近三角形,薯蔓短,节间 2厘米,基部分枝多,株形葡匐状。 薯块表皮红色,肉浅红色,纺锤形,表面光滑,萌芽性,薯块整齐,甘薯集中,春薯单株2块,夏薯单株 6块,生育期极短,亦可在我国东北、西北地区种植。 与其它甘薯品种比较,该品种具有六大突出特点:(1)特早熟。 栽后
保全苗,必须及早实施查苗补栽。 一般栽后 23 天就应随查随补,补苗愈迟,减产愈多。 补苗过晚,苗株生长不一致,起不到保苗增产作用。 补苗应当选用一级壮苗,力争补一棵活一棵,薯栽后土壤易板结,返苗后即应进行第一次中耕。 度 10 厘米左右),垄面浅锄的原则,因为此时薯苗根系尚小,不易伤根,垄高要细锄、浅锄、不伤苗。 做到土碎疏松,草芽锄净。 为了保持埂高,可由沟底向上锄。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薯是蔓生作物,受光部位低,与受光部位高的芝麻套作后,构成了层次分明的作物群体,从而提高了光能利用率,一般在不减少甘薯产量的条件下,每亩增收芝麻籽 30斤。 这种种植方式适合各芝麻产区。 1、种植方式(1)甘薯实行地膜覆盖栽培。 整地时整成垄高 10米,垄面上宽 60 厘米,底宽 80 厘米,垄距 40 厘米。 甘薯按常规提前 7进行育苗,4 月下旬前后当膜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