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
2、病流行规律我市常年 56 月和 910 月为该病盛发期。 一般是秋植瓜发病重于春植瓜,但56 月份如雨日多,田间湿度大时,春植瓜的发病亦重。 病菌附着在土壤里的植物残体上或寄主植物体内越冬,次春病菌随雨水、气流传播,不断重复侵染。 该病对温度要求不严格,但湿度在 80以上时最易发病,在多雨季节和浓雾露重的气候条件下,病害可迅速流行蔓延,一般 1015 天后可普遍发病。
2、播途径主要有三:一是种子带毒传染;二是带病毒的蚜虫、灰飞虱等传染;三是田间作业时与感病植株接触后,再与无病植株接触,无病植株被感染。 另外,在强日照、高温、高湿或是严重干旱的自然环境里病害蔓延迅速。 作倒茬栽培秋西葫芦地块要选用 3 年内未种过瓜类作物、茄果类作物和烟草的地块。 用抗病品种应选择有较强抗病性品种,如天津 25 号、邯郸西葫芦等。 子消毒播前先将种子放入 5560的温水中浸泡
2、致使产生抗药性,对炭疽病防效很差。 二、用药时期:果农朋友一般是不见发病,不用好药,并且忽视了花前、花后以及花后至幼果期的预防,给病菌的侵染和潜伏提供机会,造成病害大流行。 怎样才能对炭疽病及时的预防与防治。 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充分认识葡萄炭疽病。 第二、要合理的选择药剂并且确定最佳用药时期。 下面就展开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葡萄炭疽病原及发生规律病原为胶孢炭疽菌
2、从伤口侵入,导致茎蔓上形成肿瘤。 瘤的大小变化很大,直径 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幼嫩瘤淡褐色,表面旋卷,粗糙不平;如继续发展,瘤的外层细胞死亡,颜色逐年加深,内部组织木质化,成为坚硬的瘤。 患病的苗木,早期地上部的症状不明显。 病情不断发展,根系发育受阻,细根少,树体衰弱,病株矮小,茎蔓短,叶色黄化,提早落叶,严重时可造成全株干枯死亡。 侵染传播:癌肿病菌在肿瘤组织的皮层内越冬
2、不开放、脱落。 受害果实表皮粗糙木栓化、变黄褐色、无光泽。 茄子、西红柿果实受害龟裂、呈开花馒头状、味苦涩、不能食用。 由于螨虫体极小,人们用肉眼看不到,只有在解剖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椭圆型透明的虫体,所以极易把上述被害状误认为是生理病害或病毒病。 茶黄螨成螨冬季在温室内蔬菜秧棵上、杂草根部或土缝中越冬,翌春 34 月份开始繁殖为害。 发育繁殖适温为 1623 度。 相对湿度为
2、、空茎发生的原因青花菜空茎是由种植密度、过量的氮肥、缺水、缺硼、高温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生理失调。 株生长速率加快,空茎发生率高。 别是在花球生长期,使植株生长过快,空茎发生率高。 要一定的土壤水分,营养生长期和花球生长期缺水或浇水不当,易引起空茎的发生。 宜的生长温度为 1522,如种植季节安排不当,在花球生长期遇高温(25以上),使花球生长过快,易造成空茎。 花菜空茎与缺硼有关
2、叶上,一些苗木上有带菌现象。 春季气温回升,卵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进行侵染。 病菌孢子主要靠气流、雨水等进行传播。 该病发生程度与田间温湿度有关,一般旱地发病轻,重茬地、低洼地、粘土地及通风不良的地块均易发病。 生长期间,昼夜温差大、降雨次数多、空气湿度大的条件下,病害易流行。 北疆地区 7 月降雨量多,田间湿度大,葡萄枝条生长旺盛,田间郁蔽,通风不好,十分利于霜霉病的发生
2、3 个小黑褐色小圆点。 小盾片淡黄白色,前缘有 2 个黑褐色较大的斑点。 前翅表面暗褐色,后缘各有近半圆形的淡黄色区 2处,两翅合拢合形成 2 个大小不等的近圆形的淡黄色斑纹。 若虫末龄长约 红色,触角、足、体节间、背中线淡黄白色,体较短宽,腹末几节向上方翘起。 米,淡黄白色,头顶有 2 个圆形黑斑,前胸背板前缘有几个淡褐色小斑点或无。 小盾片前缘左右各有一大的三角形黑纹。 翅透明,黄白色
2、始活动危害。 4 月上旬虫体开始膨大并逐渐硬化为成虫,成虫蚧壳红褐色,多数饱满,有光泽。 4 月下旬越冬代成虫开始产卵,5 月上旬为成虫产卵盛期,5 月中旬卵开始孵化,5 月下旬为孵化盛期。 孵化出的若虫先爬到叶片背面靠近叶脉处固定刺吸危害,6 月中旬是第 1 代 2 龄若虫盛发期,6 月下旬 2 龄若虫迁移到枝条或果穗、果粒上危害,3 龄后固定,虫体膨大。 1 代成虫蚧壳暗红色
2、根须为主,须根被害后形成结节状根瘤,在须根端部膨大成小米粒稍大的菱形根瘤,主根上则形成较大的瘤状突起。 葡萄受害后不久,被害部位发生溃烂,致使皮层开裂、剥落,维管束遭到破坏,从而影响养分吸收和输送,同时,受害部位容易遭到其他病菌的侵染,造成根部腐烂。 一般受害树势显著衰弱,叶片发黄,并提前落叶,产量大幅度降低,严重时整株枯死。 葡萄根瘤蚜还有根瘤型和叶瘿型之分。 葡萄根瘤蚜对美洲品种危害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