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
2、瘿外活动虫数很少。 瘤壁虱出瘿始期与春梢萌芽的物候期基本一致。 同时指出,春梢的抽生常伴随着新虫瘿数量的增加,当春稍自剪以后,新虫瘿的形成进入盛期。 在柑桔春梢生长的 3 月中旬至 4 月中、下旬,用 20%乐果 10002000 倍液、丹可湿性粉剂 250500 倍液、50%磷胺乳油 1000 倍液,每隔 15 天左右一次,连续喷 23 次,护芽、保花效果均在 90%以上
2、高温多雨、土壤酸性、砂壤土、肥力低、土质黏重、排水不良、下层土渗透性差和耕作伤根等因素,有利于病害发生。 感病的春植蕉一般在 67 月开始发病,89 月加重,1011 月进入发病高峰。 香蕉枯萎病通过带菌的香蕉种苗、土壤和农机具等调运和搬移进行远距离传播;通过带菌的水、分生孢子进行近距离扩散。 三、检疫防控措施1、种苗检疫和管理严格育苗管理:对用于组培苗生产的吸芽要严格检疫
2、,僵硬直立、皱缩或扭曲畸形,最后秃尖。 防治药剂可用 福丁 3000 倍液喷雾。 磷表现为叶背紫红,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下部叶片上卷,卷叶变黄,叶尖黑褐色枯死。 可通过土壤施磷肥,或叶面喷施 酸二氢钾解决。 缺镁表现为在第一花序果实膨大期,植株下部灰叶失绿,叶脉间出现黄化现象,然后向上扩展,形成黄花斑叶,严重时叶片僵硬或边缘上卷,叶脉间出现坏死斑或褐色块带。
2、影响造成的,由于保护地番茄是提早或延后栽培,早春和晚秋环境和土壤温度低,中期夜温高、湿度大,再加上密度不合理,管理不当,氮肥过多,氮磷钾比例失调,土壤板结,管理欠佳等原因造成植株生长不良,果实膨大期间光照不足,影响光合物质生成,引起筋腐病的发生。 三、要是选择无限生长型、抗逆性强的厚皮抗病品种。 护地番茄施肥要轻氮少磷重钾补钙镁。 施肥时氮磷钾钙镁要配施,在开花、结果盛期和果实膨大期追施钾肥
2、上出现四周稍隆起的圆形褐色凹陷斑,可逐渐深入果肉引起腐烂,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灰黑色至黑色霉层。 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菌称瓜链格孢菌,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土壤、种子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源。 生长期间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多次重复再侵染,传播蔓延很快。 病菌在气温 1036相对湿度高于 80条件下均可发病,多雨天气、相对湿度高于
2、右,不向上和向下蔓延,这一点是和蔓枯病的主要区别。 病部绕茎一周并缢缩,干后病斑仍呈红灰白色,但一般死亡率低。 2 病原及发生规律根据我们 3 年来的试验研究和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原菌研究室的鉴定为西瓜蔓割病。 其病原菌有性世代为瓜类球腔菌,属球腔菌属。 无性时代为黄瓜壳二孢,属壳二孢属。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及子囊腔在病组织上或土壤中越冬。 翌年 12月条件适宜时,萌发侵入寄主为害。
2、条件下感染迅速,发病猛,传播快。 (大理地区大蒜叶枯病有两个流行高峰期,即 11 月初至 12 月中旬为第一高峰期,次年1 月初至 2 月底为第二高峰期。 )早播的蒜田,89 月气温高,正值降水高峰期,易发病,而且往往成为适播蒜田的传染源。 其次,地势低洼,稻后蒜田,容易积水的田块发病重;瘦田瘦地,肥力不足的蒜地发病重。 反之,透水性强、肥力足的蒜地不易发病或发病轻。
2、 3 月份。 幼虫进入枝梢后,顶端芽叶常枯死,但不立即脱落,在茶丛中极为明显。 幼虫在枝梢内的蛀食虫道长约 10梢上有圆形孔洞,下方的叶片上常有散落的黄色颗粒虫粪。 茶梢蛾的发生量与茶树栽培方式、茶园管理水平及海拔高度具有一定关系。 一般条植茶园、留养水平高的茶园及幼龄茶园发生较多;及时分批采摘的茶园及合理修剪的茶园发生较少。 在海拔 800m 以下茶园中发生较多,危害程度也重
2、芽枯病也可以发生。 免重茬使草莓应与禾本科作物实行 3 年以上的轮作。 禁苗期带菌育苗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集中进行烧毁或深埋,避免使用病株作母株。 确定植草莓定植切忌过深,做到“浅不露根,深不埋心”为好。 栽植密度不可过大,定植后浇 1 次小水,防止水淹。 气降湿保护地栽培草莓要及时的进行通风换气,防止棚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 剂预防药剂防治应当从现蕾期开始,一旦发现病株,首先应停止浇水
2、头。 在开花坐果期昼夜密闭,棚内形成高温、高湿条件,致使棚内出现大量水滴,畸形果率可达 90%。 期喷药易引起畸形果发生,特别是当日开放的花朵更是如此。 有的大棚草莓,由于花期滥用农药,不仅直接阻碍了授粉受精,而且杀死了蜜蜂及花蝇类,致使其畸形果率为正常用药棚的 3 倍左右。 二、防治对策针对以上问题,防止草莓畸形果的发生主要应考虑以下对策:于草莓存在着雌雄稔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