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
比真人的更圆,嘴巴更大。 学生感受局部特征的夸张,加深对夸张表现手法的认识。 学生思考回答夸张的作用 —— 人物有趣幽默更具有感染力。 从生活实际入手。 采 教师小结:女明星比较圆润,丰满,抓住她比较圆润的特征,用了夸张的手法把脸变得更圆…… 得出夸张之艺术手法 游戏:图中哪个部位进行了夸张。 欣赏古代作品和学生作品。 启发用泥板变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塑造夸张的五官,有很多的变化。 三、教师演
各种器皿,橡皮泥器皿,橡皮泥,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器皿,导入新课。 看看生活中的器皿,归纳出器皿的含义: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想一想陶瓷是怎样形成的。 课文中《橡皮泥餐具》中哪些是“器皿”。 比一比,古汉代陶艺与现代陶艺有什么异同与作用。 (感知陶器皿生活用品和艺术品的特征,从造型、色彩、花纹特点等方面来说) 二
细观察课件中的用各种各样的线条画得各种树。 ,启发学生思维。 问题。 自己的想法讲出来。 4. 分组讨论。 结。 赏后的感想。 ( 1)要画出树的外形。 ( 2)用各种线条装饰树干。 ( 3)可用各种基本形进行装饰。 ( 4)要求把画面画满。 学生创作 ,画些什么,怎样布局
3 425 634 729 823 计算: 4723 5641 7232 二、新授 板书: 5024 ( 1)首先列竖式要注意什么问题。 (相同的数位对齐) 板书竖式,从哪位算起。 个位上 0减 4不够减。 怎么办。 (从十位退一)也就是从十位借一,和个位上的 0组成 10,现在就可以减了, 104=6,个位上写 6 ( 2)十位上的 5被借走了一个 1,还剩几。 42=2个位上写 2。 (
,再从中拿走 2 根,现在还剩多少根小棒 ?学生: 13 根。 教师:谁会用算式表示 ? 学生: 152=13。 ( 2)探讨算法。 教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 学生:因为刚才我们算的 13+2=15,所以 152=13。 学生:我是往前数 2个数: 14, 13。 学生:我们刚才摆小棒时,拿走 2根,是从 5根里拿走的,剩下的 3根合在 1捆上是 13根。 教师:要不要把
几份呢。 ( 3 份) ( 4)教师小结:第二行小棒的根数与第一行比,把第一行的 2 根看作 1 份, 第二行有 3 个 2 根,我们就说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 3 倍. ( 5)多叫几个学生说一说,什么叫做第二行是第一行的 3 倍. ( 6)师说:我们今天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 “ 倍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 倍的认识 ”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 7) “ 请同学在第二行再摆 2
学再给你点时间拼一拼。 拼好的同学互相检查一下。 刚才我看到有些小朋友拼的特别快,你有什么样的秘诀啊。 按照顺序来拼,其实啊裘老师也有一个小秘诀,我 学生进行拼图比赛。 因为七巧板里中等的三角形只有一个,小三角形有两个。 通过练习,巩固七巧板的基本知识。 通过提高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先给图形分成 3块,左中右,然后每块再按照顺序来拼。 最后一个图形没法拼。 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想一想,二 (1)班和二 (2)班的学生能坐下吗。 怎样计算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随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23+31= 学生 1 : 23+30=53 53+ 1=54 学生 2: 23+ 1= 24 24+ 30= 54 学生 3: 20+30=50 3+1=4 50+4=54 老师:同学们利用各种方法计算,结果都是 54, 54小于 68,说明能坐下。 教学“进位加” 师: 同学们
是谁。 猜一猜,我是教哪些班级的。 二( 1)班的小朋友说:我们班的数学老师是个女的。 二( 2)班的小朋友说:我们班的数学老师比二( 5)班的数学老师年轻多了。 二( 3)班的小朋友说:我们班的数学老师是个男的。 二( 4)班的小朋友说:我们班的数学老师是个戴眼镜。 二( 5)班的小朋友说:我们班的数学老师五十多 岁了。 二( 6)班的小朋友说:我们班的数学老师也教二( 5)班。 七、课堂总结
40元,合起来大约是 70元 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如,红莓多多比香巧浓浓便宜多少元。 深入探究估算方法 问题:香巧浓浓 43元 红莓多多 28元 郁金棉豆 24元 ( 1) 师:根据老师提供的这三个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 2) 师:现在老师有 100元钱,买这三盒月饼够吗 /请你估计一下。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A、 10028大约 70。 7043大约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