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
2、分进入组织液,可出现组织水肿,故错误。 C 项,链球菌是原核生物,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故错误。 D 项,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淀或细胞集团)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故正确。 2.(2015银川一模)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激素、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解题指导】解答本题要明确:(1)抗体的分布:血浆、组织液、淋巴。
2、误。 【规律技法】实验材料选择技巧(1)有利于实验顺利进行:如检测化合物的实验应选择富含该化合物的材料。 (2)有利于实验现象观察:如利用颜色反应观察实验现象时应选择浅色或无色的材料。 2.(2015海口二模)下列有关实验试剂、现象及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成绿色,用于西瓜汁成分的鉴定【解析】选 B。 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变为灰绿色,A 项错误。 甲基绿能使 成绿色,吡罗红能使成红色
2、微镜下检查。 剥离花药接种时,要尽量不损伤花药,否则接种后容易从受伤部位产生。 (3)实验中发现愈伤组织被真菌污染,实验人员做了探究培养基灭菌时间与污染率关系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图可初步判断:随培养基灭菌时间的延长,。 可见,污染 (填“是”或“不是”)由培养基灭菌时间造成的。 【解析】(1)是胚状体,途径 2 形成的花粉植株染色体组的数目常会发生变化
2、酶的活性,会导致持续兴奋或抑制,D 错误。 【易错提醒】与神经递质有关的两点提醒(1)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2)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可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2.(2015大庆一模)如图中表示反射弧结构的五个部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双向传导C.和往往包含多个突触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影响感觉的形成【解析】选 B。 是感受器
2、序列发生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因片段的重复、缺失、易位或倒位,均可使 碱基序列发生改变,C 项正确;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结构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 项错误。 【知识总结】基因突变后生物性状不变的可能原因(1)同义突变:突变后决定的氨基酸仍为同一种氨基酸。 (2)隐性突变:发生隐性突变时,隐性性状暂不表现。 2.(2015四川高考)M 基因编码含 63 个氨基酸的肽链。
2、细胞代谢受酶的调节和控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量不同,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解析】选 B。 激素不都是通过影响靶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的,如抗利尿激素,A 项错误;代谢终产物可以通过反馈来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率,B 项正确;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中的酶的种类也不一定相同,C 项错误;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变化,如细胞衰老,D 项错误。 2
2、转化成 S 型菌属于基因重组,C 项错;高温处理过的 S 型菌蛋白质虽变性,但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 项错。 【易错提醒】本题易错选 A 项。 错因在于受噬菌体寄生在细菌体内的影响,认为肺炎双球菌也寄生在人体或小鼠细胞内。 其实肺炎双球菌属于胞外寄生,而病毒属于胞内寄生。 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放射性 32P
2、量变化和分布的因素分析。 【解析】选 A。 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种间关系、实验探究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 定时灌溉,不驱走大蚂蚁与驱走大蚂蚁相比,小蚂蚁出现率增加幅度大;不灌溉,驱走大蚂蚁与不驱走大蚂蚁相比,小蚂蚁出现率减少幅度小,可以得出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数量增长和活动范围,故 项正确。 定时灌溉,小蚂蚁出现率增加,不灌溉,小蚂蚁出现率减少,可以得出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故
3、要考查与光合作用过程中暗反应有关的实验分析。 A 项中,菠菜叶肉细胞内 5与 14应场所是在叶绿体基质中,故正确。 述反应在有光、无光条件下都能进行,故错误。 C 项中,由题干中的信息“检测产物 14知,测定 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故正确。 D 项中,由题干中的信息“化酶能催化 5(即 2C 3”可知,单位时间内 14明 化酶活性越高,故正确。 4.(2015天水三模)在 a
3、错选 D 项。 审题不仔细,容易把“磷脂分子层”看成“磷脂双分子层” ,认为“4”应该为“2”而误选。 4.(2015海口二模)下图表示一中间隔以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水槽,两侧分别加入等质量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 然后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在加入麦芽糖酶前后 A、B 两侧液面的变化是() 侧上升,加酶后 B 侧上升并高于 A 侧上升,加酶后 B 侧上升并等于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