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点
6、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或占据,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3)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可能的原因有: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体的酶活性丧失,神经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
1、最新海量高中、在 d 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 a 到 d c 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答案图中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b 为传入神经,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 d 处记录到电位变化,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 正确;d 处位于传出神经上,B 正确;从 a 到 d 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 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在 d
1、最新海量高中、胰岛样细胞移植给患糖尿病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水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鼠体内靶细胞加强了对葡萄糖的摄取、解析胚胎干细胞可来自对囊胚内细胞团的分离培养,A 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将胰岛样细胞移植给患糖尿病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水平” ,说明患病小鼠的病因是体内胰岛 B 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而不是体内靶细胞缺失胰岛素受体,B 项错误;移植后
1、最新海量高中、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 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 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 由此无法推断出( )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答案生态系统中引入兔病毒,兔病毒对兔种群的抗性进行了选择,A 正确;强毒性病毒使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使病毒的寄主减少
1、最新海量高中、 液( 生理盐水)20 ,会出现的现象是()0 a 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 a 中 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答案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内环境。 静脉滴注后,生理盐水进入血浆中,并可由血浆进入组织液,A 正确;注入的生理盐水进入静脉后不会刚好在细胞内、外液中平均分配,B 错误;输入的主要进入细胞外液,C 与 D 均错误。 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1、最新海量高中、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 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 b(如图)。 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 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或 2 上的基因 b 突变为 与 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遗传定律的基本知识。 从题中信息可知,突变植株为父本,减数分裂产生的雄配子为 b 和 B,后者花粉不育。 正常情况下
6、法 4基因频率、)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 假定某果蝇种群有 20000 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 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 20000 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v 基因频率降低了 50%B V 基因频率增加了 50%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 50%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
1、最新海量高中、0 条染色体。 用放射性 60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 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 5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含有 20 连续自交若干代,0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答案题考查细胞全能性、有丝分裂、遗传定律、基因突变等相关知识。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全能性,因为其含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
1、最新海量高中、果显示 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致耐药菌形成答案菌可通过突变产生耐药性,抗生素通常只起选择作用而不起诱变作用,A 错误,B 正确;体内是否有免疫球蛋白或是否对新生儿接种疫苗只影响个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与细菌耐药性无关,C 、D 错误。 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4、A、a 表示,甲病基因用 B、b 表示。 由 1和 2不患乙病而生下的女孩 1患乙病可推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 3和 4不患甲病而生下的男孩 7患甲病,且 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可知甲病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 错误;由图可推知 1的基因型为 3的基因型为 4的基因型为 5的基因型为1/2,故 1与 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B 错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