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3、,北方多旱地D人类大量开垦湿地(2016重庆模拟)峨眉山植物区系是我国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生物基因库”和“仙山药园”之美誉。 1984 年底调查,有植物 5 000 多种,仅药用植物就有 212 科,868属,1 655 种。 但是,近年来因多种原因,近三分之一植物种类受到威胁,许多种类濒临灭绝的危险,同时许多中草药的有效药用成分减少了、有毒成分增多了。 峨眉山中草药的命运令人担忧。
4、施有()A大力提高煤炭产量B将涉煤企业外迁C加大煤炭的外运能力D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三峡工程运行后,根据现行调度方案,三峡水库坝前水位将在 145 米至 175 米之间变化。 三峡水库周边形成水位落差 30 米、面积约为 302 平方千米的消落区(消落区是指河流、湖泊、水库由于季节性水位涨落,使被水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出露水面的区域),消落区的不同高程处可以适时适度进行开发利用。 据此回答
4、苹果有较高的含水量,口感更清脆。 (1)与甲地相比,简析乙地发展苹果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2)从环境角度指出在甲省大力种植苹果树给河流带来的有利影响。 (3)乙地丘陵地区的果树通常种植在山腰地带而不是谷地,以保证果树的安全越冬和早开花。 试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 答案(1) 距海近,降水多( 气候更湿润);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水陆交通更便利;更接近消费市场;种植技术更成熟。
4、C当雨带位于 E 位置时,东北平原地区出现春旱现象D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多属台风雨答案年 7、8 月份,雨带位于 C 位置,不是沙尘暴多发季节。 一般 6 月份雨带位于 D 位置,长江中下游地区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进入梅雨期。 5 月份,雨带位于 E 位置,华北出现春旱,由于东北地区冬季积雪融化,土壤墒情好,并不会出现干旱。 我国东部地区以锋面雨为主。
2、,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常受台风、旱涝等自然灾害影响。 (3)老工业区已呈饱和状态,再布置新工业部门会导致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加剧,故向外扩散。 2(1) 甲区域:以平原为主的地形,较多的河流,温带落叶阔叶林。 丙区域:以山地、盆地为主的地形,河流稀少,有荒漠、绿洲和山地植被垂直变化。 (2)加强西南地区与我国西北、中亚及欧洲经贸往来;助推西南内陆地区的对外开放;加快西南地区产业升级
4、影响既包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又包括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结合题目选择其一,以有利影响角度分析回答即可。 答案对照1(1)A (2)1) 中线基本可自流供水,运营成本低;水源地水质较好。 (2)黄淮海平原。 产生过程:沿岸地区潜水面低于东线北上江水的水位,东线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使潜水面上升;该段沿岸地区地处半湿润区,短暂雨季外的其他时期,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土壤中的盐分逐渐向地表积聚
2、基上发展种植、林果业。 不同点:农作物种类不同。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基上种蔗,或种果,或种桑,并和当地农产品加工联系在一起,形成蔗基制糖,果基罐头加工,桑基养蚕缫丝业。 而黄淮海的“鱼塘台田” ,则形成“鱼果粮,鱼果棉,鱼果菜,鱼果草( 饲料)模式”。 (2)大力发展以农业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读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回答 13 题。
2、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2(1) 土地荒漠化 主要防治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封山育草、草方格沙障 )构建防护体系;调整农业结构( 宜耕则耕,宜牧则牧,宜林则林);解决生活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 ( 措施答满四点即可)(2)天山北麓为迎风坡,降水量多,使玛纳斯河流量增大;玛纳斯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融水多
2、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市场 B原料 C能源 D劳动力答案图看出:在时期原料运输费用的比重最高,其次产品运费高,为了减少费用,应该靠近原料产地,故其主导因素是原料。 2图示这种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工业布局的影响是()A工业布局逐渐远离原料产地,趋向市场布局B工业布局逐渐远离市场,趋向原料产地布局C由能源导向型转变为市场导向型D由原料导向型转变为劳动力导向型答案上一题分析中可知
5、;山地地形( 或相对高度大) ,山地气候复杂多样( 或垂直地带性显著) ;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2)东侧极端最低气温低于西侧。 东侧受寒潮(或冷空气或冬季风) 影响较大,西侧有哀牢山的阻挡,受寒潮(或冷空气或冬季风) 影响较小。 西侧降水量大于东侧。 西侧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少。 (3)西侧山腰更适合天然橡胶的生长。 西侧山腰气温较高或积温较高或热量较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