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3、出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该因素对该种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 或条件),就不会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如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满足,唯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那么这个条件就是限制性因素。 如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
3、带来有利的影响。 (2)不利影响: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的自然蓄水量,削弱了湖泊防洪抗旱的能力,减弱了湖泊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城市地面硬化度高,减少了绿化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内涝;等等。 新题预测湖泊换水周期的长短可以用公式 TW/(Q86 400)计算。 T 为换水周期,以天计;W 为湖泊储水量,以立方米计;Q 为年平均入湖流量,以米 3/秒计。 平均深度储水量/面积。
3、回归线附近有撒哈拉沙漠,红海,阿拉伯半岛,恒河三角洲,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级行政区,夏威夷群岛,墨西哥高原;40N 纬线附近有伊比利亚半岛、土耳其海峡、里海、塔里木盆地、北京、华盛顿等。 (3)根据经度确定东西半球,再根据具体的经线确定大致位置。 本初子午线经过伦敦、西班牙东部、非洲西部,120E 经线经过北京、台湾海峡、菲律宾西部、澳大利亚西部,180经线经过太平洋中部,90E
3、流失更加严重。 植被原因:植被破坏会引发多种生态环境问题。 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气候变暖、地下水位下降、滑坡、泥石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河流原因:河流流量的大小、侵蚀强度等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关系。 如泥石流、水土流失的发生等。 (2)人为原因: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等。 农业结构单一或不合理,会导致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遭到破坏;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如柴草的大量使用
2、析方法图 922识记常见地理因素特征描述答题模板区域要素 具体内容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地形特征 地形种类、主要地形区分布、地势起伏、地形成因、地形对所在区域其他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气候特征 主要气候类型、气候要素(主要指气温和降水)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和河流的影响
3、甘蔗、甜菜产区可布局制糖工业。 在钢铁厂附近可布局汽车工业、机械制造工业等工业联系较密切的部门。 在动力基地附近可布局能耗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厂,同时为综合利用废气可布局硫酸厂;在火电厂附近为利用粉煤灰可布局水泥厂、建筑材料厂等。 3掌握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方法是区位选择的必要条件根据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可从工业生产成本投入的角度加以判断
5、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1)估算图 中两地10 积温的差值范围,并分析与 地比较,地10积温高或低的原因。 (2)据材料一,说出图中粮食作物分布的主要地形区,并简述其自然原因。 (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商品率高,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4)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请你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提几条建议。
3、两省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东省年人口增长速度大于青海省的B青海省人口密度变化大于山东省的C青海省年人口增长量大于山东省的D山东省人口密度小于青海省的6青海省人口承载力远低于山东省的,其最主要原因是该省()A交通不便 B人口消费水平低C自然环境脆弱 D资源贫乏图 是某时期武汉市长江两岸城区商品房均价与住宅土地均价剖面示意图。 据此回答78 题。 图
4、图(图 ),完成 1011 题。 图 10图中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A地壳下降、流水侵蚀 B地壳抬升、流水侵蚀C地壳下降、流水沉积 D地壳抬升、流水沉积11早期的人类遗址多出现在河流阶地,早期人类选择在河流阶地居住的最主要原因是()A水运便利 B便于农耕C军事防御 D文化传统我国 L 县县城东西长约 8 千米,南北最宽处约 500 米,最窄处不足 100 米。 读 L
4、8当北京红叶进入观赏尾期时,将出现“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景观的是()A新疆喀纳斯 B吉林红叶谷C南京栖霞山 D广东石门谷图 中的虚线为某水平自然带在图示地区分布的最北界线。 据此回答 910 题。 图 9该自然带的植被类型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10与该自然带在我国分布的最北界线相比,图示界线( )A. 纬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