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3、客机航向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同C飞经 a 点时,乘客能看到太阳位于正北方D飞经 a 点时,客机受到向北的地转偏向力(2)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 6 月 22 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A1/4 B1/3 C1/2 D3/4 考点透析1地方时与区时计算方法(1)乙地地方时甲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 (度)/(15/时)。 (2)乙地区时甲地区时两地时区差。 注:“”“”选取原则是“东加西减”
3、分析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其相关地区之间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新题预测也门索科特拉岛拥有世界上最神奇的动植物物种。 在该岛 800 多种植物物种中,有超过 1/3的物种是其所特有的
3、分布图,等值距为 2。 读图,完成 56 题。 图 5图示时刻正发生冻雨的地点是()A. B. C. D6与地相比,地()A. 气温更高 B. 气压更低C. 光照更强 D. 风力更弱山地迎风面的气压比背风面的高很多,使等压线突然变形或突然密集,可将几根等压线用一条锯齿形线联结起来,称之为地形等压线,应画在山的迎风面或冷空气一侧,与山脉平行,不能横穿山脉。 读我国某山地某季节地形等压线(单位
3、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大气辐射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2)地表主要在白天接受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 (3)大气保温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2、顺利进入月夜休眠时,12 月 15 日的范围与全球范围的比例大约为()A16 B56 C13 D233惠州市于北京时间 2014 年 3 月 29 日 20:30 至 21:30 参加了“全球熄灯一小时”活动。 活动期间,下列四地中会发生日期变更的是()A甲(120W , 20N) B乙(165E,20N)C丙(75E,0) D丁(45W ,0)在合肥(32N , 117E)工作的李先生
4、量和多年平均输沙量差异很大,其原因最可能是( )A2010 年、2011 年降水量远少于多年平均降水量B上游水土保持工作非常出色C三峡水库的建设D挖沙船作业56.【解析】第 5 题,越往长江下游地区,含沙量越大,径流量越大,故三个水文站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乙甲丙。 第 6 题,甲水文站 2010、2011 年的年输沙量和多年平均输沙量差异很大,说明该水文站上游在 2010
2、构松散,易被雨水、洪流携带,是形成泥石流的物质基础;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是泥石流的动力条件;开山炸石,破坏坡体平衡不是泥石流发生的主要条件。 选 D 正确。 【答案】 1 月 9 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发布了 2013 年全年洪涝灾害方面的相关数据。 2013 年洪涝灾害致中国 人受灾,774 人遇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34 题。 3当洪水即将来临时
3、】(1)中部日数多,南北部少;平原中部偏北处日数最多,东南部最少 (或北部日数中间多周边少,南部西多东少)。 (2)营造农田防护林;选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适时合理灌溉;改革耕作制度、栽培技术;适当施用化学药剂,提高小麦抗干热风的能力。 2(10 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 1月 10日,美国中部遭遇了数十年来最低气温,局部气温甚至达到零下 50。
2、析】第 1 题,灾害监测系统主要起到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等作用。 第 2 题,我国已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起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有:气象监测网、地震监测网、水文监测网和海洋环境监测网。 【答案】析某类自然灾害(X) 的模型构建。 据此回答 34 题。 3该类自然灾害(X) 是()A台风 B内涝C泥石流 D塌陷4该类自然灾害近年来在我国发生频率不断增加
5、灾中应急时对陇海兰新线实行交通管制D灾后组织募捐活动,恢复生活、生产秩序89.【解析】储备救灾物资时,应选择距离灾区近且交通联系便捷的储备基地。 救生衣主要应用于洪灾中,地震灾害中基本不需要救生衣。 【答案】图回答 1011 题。 10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A鼠害 B洪涝C旱灾 D寒潮11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