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3、根据图中高铁的线路不是直线,而是尽量连接沿线的城市,考虑到尽量多的满足沿线城市居民的出行方便,城市居民多,对高铁需求大,所以影响图中规划高铁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随着科技的发展,修路的建筑技术水平提高,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影响越来越小。 第 4 题,根据经线上纬度每差 1,距离是 110 千米。 读图可知,雅万高铁南北跨度超过 1,但小于 2,所以雅万高铁长度大于 110 千米,小于 220
4、A 项错误;据图可简单读出,沪宁杭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故 B 项正确;上海市老龄化程度高于山东,但老龄化人口的数量低于山东,故 C 项错误;青藏高原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低,故平均年龄最低,D 项错误。 第 5 题,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在重庆和四川,主要是人口迁移造成的;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改善生活的条件,增加收入,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老人和孩子留守,故 B 项正确,D 项错误;重庆
3、安 C苏州 D徐州解析第 1 题,据图表可知,目前江苏省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0%,主要是江苏省人口与产业密集,集聚效应好,促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快,使人口流动和职业变化活跃。 第 2 题,南京城市等级最高,控制人口膨胀,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级别不会改变;江苏省城市等级结构与城市数量合理,即小城市数量比大中城市多,南部产业饱和,亟待向北部转移;特大城市和大城市
3、下图所示国家铜矿资源丰富、品质优、埋藏浅、分布广泛。 该国大量出口铜矿石,开采铜矿需要用大量水来控制粉尘。 铜矿经济给本国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很多问题。 据此完成 35 题。 3该国铜矿资源埋藏浅的主要原因是()A地表流水侵蚀作用强 B岩浆侵入接近地表C地势高,沉积土层薄 D火山喷发作用强烈4与 B 区相比,A 区铜矿开采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地形 B水资源 C技术
2、不断变小 D日出时间不断提前解析第 1 题,数九从冬至 12 月 22 日开始,到九尽桃花开时距冬至有 81 天,即 3 月 14 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 C 正确。 第 2 题,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北移,我国北方昼短夜长,昼变长,A 、B 错。 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大,C 错。 日出时间不断提前,D 正确。
3、金属铀和钚,用量较稳定,所以价格与石油和天然气相比,波动不大,核发电成本稳定;核反应堆使用的铀和钚等核燃料不能循环利用;比化石燃料运输量小。 答案016辽宁锦州模拟) 下表是 “2009 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 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 读表回答 34 题。 国家 储量百分比(%) 产量百分比(%) 消费量百分比(%)中国 36 97 41美国 13 0 13日本 资料缺失 0
3、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4现今的西双版纳农业生产类型属于()A雨林生态农业 B热带种植园农业C基塘农业 D河谷农业解析第 3 题,由图示内容可知后面的各种现象都是由砍伐自然植被引起的,A、B、D 三项表述虽然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选 C 项。 第 4 题,西双版纳采用上层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底层种植药材、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
3、积岩的特征,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说明是沉积岩层形成后,发生了褶皱运动。 岩浆岩切断了沉积岩层,岩浆岩层没有挤压弯曲的形成,说明是褶皱运动后形成的。 图中沉积岩层、岩浆岩层都有缺失,说明在岩浆活动后,被外力侵蚀、搬运。 根据图中岩层形态,图示地区经历过的主要地质过程先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层,然后受内力挤压,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 读图发现后来又有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
4、和陆风(进湖风),是较大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的以 24 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 图 1 示意洞庭湖与岳阳市之间一天中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图 2 示意洞庭湖东北部的岳阳市某日 614 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 据此完成 57 题。 5图 1 所示时刻()A处为陆风 B处更易形成降水C 处风力小于 D处盛行上升气流6图 2 所示日期陆风转湖风的时刻所在时段是()A6:007:00 B7:308
3、2 33 26 日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是()A B C D4表中天气变化最有可能是我国的城市()A北京 B大连 C济南 D哈尔滨解析第 3 题,由图可知,该地气温逐渐下降,因此最有可能是冷锋过境。 为冷锋,为暖锋,为低压,为高压。 第 4 题,由表可知,该地气温最冷月气温在20以下,应为我国纬度较高的城市,因此哈尔滨最为符合;北京、大连、济南最冷月气温大约在15左右。 答案014河南濮阳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