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内培育或引进多种分枝能力强、单株产量高的大豆新品种。 种植此类大豆,不仅省种、省肥、省工,而且高产高效,符合未来农业生产向轻型栽培方向发展的趋势,推广前景极其广阔,意义深远。 目前,强分枝型大豆新品种有:适合东北作区种植的有棵八两、巨棵丰等,适合黄淮海作区及其以南地区种植的品种有巨丰、丰豆 8 号、超级八月爆、特大黑豆、荚满田等。 栽培这类大豆应注意掌握以下种植管理技术:1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凤魔豆 黑凤魔豆,又名凤凰魔豆,是山东省菏泽市农业技术专家 1999 年从地方魔豆品种中选育出的高产、优质黑大豆新品种。 它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在国内有“药豆”之称,据专家测定:魔豆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达到国家优质大豆品质标准,并且富含人体所必需的 15 种矿物质元素,其中硒、锌、锰、钙、磷含量特别丰富。 人常期食用有抗癌、防衰老、保健美容的功效。
2、亩需苗床地 2025 公尺,制营养钵 750011000 只,每钵播 2 粒种子;另一种是育小苗,每亩需苗床地810 平方米,把种子均匀地撒在苗床上,然后覆土。 底土可采用石粉或疏松的泥土,然后覆土。 播种时要注意浇足水份,确保一播全苗。 5、适时移栽进行小苗育苗的,要求在秧苗生长到 12 片真叶时及时移栽;营养钵育苗的,秧苗生长到 3 片真叶以上时及时移栽。 一般要求每亩栽 2 万株左右
2、斑粒多,种子褐(黑)斑粒率在 10%左右。 2、蚜虫传播大豆花叶病毒媒介昆虫主要是大豆蚜。 温度高降雨少,大豆体液浓度高,营养丰富对蚜虫的繁殖有利。 蚜虫数量越大和出现越早,早期病株越多,花叶病发生越重。 近几年大豆蚜虫的发生量较大,为大豆花叶病毒的发生提供了传播媒介,20002003 年蚜虫的发生量为每百株大豆有蚜虫近万头,有蚜株率在 90%以上。 二、发病症状1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1(大豆) 豫豆 21 大豆新品种是根据优优亲本选配育种原理,于 1986 年选用大粒、高产、抗病的中熟品种豫豆 10 号为母本,以多分枝、密荚型、优质、多抗小粒种豫豆6 号为父本,采用双列杂交试验方法组配,由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经 10年 11 个世代定向选择而育成。 特征特性豫豆 21(郑双交 8603育期 105 天,属中熟品种。 有限结荚习性,植株直立,株高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据品种合理密植按照肥地宜稀、薄地宜密,分枝多的品种宜稀,主茎结荚为主的品种宜密的原则,采用等距点播,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 2、根据土壤肥力增施肥料即要保证大豆生育期间有足够的营养供应,又要肥料供应的种类、比例、时期等方面合理搭配,使大豆开花前生育健壮,有一定的叶面积指数,使之积累较充足的有机物,促进多开花。 开花后花荚生长的营养得到保证,防止贪青徒长,减少花荚脱落,增加籽粒重量
2、控制而实现的。 因此,优质大豆的高产栽培和普通的高产栽培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通过增加光合作用,促进“源”的增加来达到高产。 不同的是“源”产生的碳水化合物又有个分流转化的问题,因为碳水化合物既可转化为蛋白质,也可转化为油脂。 对优质专用大豆生产来说,就包括开源分流的问题,既在增加光合产物,在“开源”的同时,又要通过一些措施,促进物质向油分或蛋白质合成方向的转化,即“分流”的问题。
2、左右,夏豆 35 天左右,荚皮棕色,有三粒荚、四粒荚、粒黄色,黑花脐。 该豆为亚习性有限结荚,稳定性能特强。 抗寒、抗旱、抗涝、特抗风,不倒伏,耐肥水,高抗多种病害,不怕重茬,无地黄病现象。 每亩株数 800010000 株(春),1300015000 株(夏)。 生长期:春播100110 天,夏播 90 天。 产量高:春播 300500 公斤,夏播 250 公斤(分别在不同的气候、不同地力
2、,去皮或不去皮均可。 如果需要去皮的话,可在加热工程前去皮或在加热工程后将大豆破碎成 23 片进行去皮。 将经过加热处理、脂肪氧化酶完全钝化的大豆用粉碎机加工成碎片,然后用微粉碎机进行微粉碎,得到的粉末制品无豆腥味。 而且在水溶液中显示了稳定的悬浮性,这种大豆粉可在食品加工中广泛使用。 实例 1 将 20 公斤精选整粒大豆(带皮)铺成 3 厘米厚,用 95的蒸汽处理 35 分钟,使之支化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5(大豆)该品种特早熟、优质、高产、抗病、大粒等优点,既可作夏大豆栽培,又可作早熟菜用豆荚,是田埂豆的最佳品种。 以沿淮、淮北地区广泛种植,皖南地区一年可种两季,亩产 280斤,夏季种植亩产 150斤,鲜豆荚亩产750 公斤。 ?该品种百粒重 25 克以上,高的 28,含粗蛋白 油脂 粒形圆润,皮黄色,脐有光泽,商品价格高。 全生育期 90,株高 65米,植株粗壮,抗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