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
调整、修改。 第十六条 绩效目标一经确定一般不予调整。 确需调整的, 应当根据绩效目标管理的要求和审核流程,按照规定程序重新报批。 第十七条 绩效目标确定后,随同年初预算或追加预算一并批复,作为预算部门执行和项目绩效评价的依据。 第四章 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方法 第十八条 绩效评价指标是指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 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 应当与绩
平;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各种读书比赛活动,进一步引导农民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多读书、读好书,推动农家书屋读书服务 18 工作向前发展。 如开展读书竞赛、主题读书交流会等活动,提升广大农民朋友的科技文化水 平;以 “农家书屋 ”为依托,举办水稻栽培、芒果种植、兰花管理等各种技术培训班,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继续加大书屋建设力度,逐步配套、更新书屋文化设施,加强农家书屋与文化信息工程的有机结合
绩效 管理 按照时间段: 绩效预算 = = 绩效评价逻辑模型 开展的工作 投入的 人财物 有形产品 或服务 项目产出所引起的行为变化 持久效应 活动 效果 投入 产出 影响 二、绩效评价相关政策解读 评价主体(谁评价) 财政部绩效评价办法明确: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预算部门(单位)是绩效评价的主体。 预算部门(单位)(以下简称预算部门)是指与财政部门有预算缴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事业单位
统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 四 ) 经济性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应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数据的获得应当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五)可比性原则。 要考虑对相同或类似的评价对象设置共同的绩效评价指标,便于评价结果的相互比 较 与运用。 第 二十 条 绩效评价指标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 (一)共性指标是适用于所有部门的指标
( 十一 )评价项目主管 部门 、项目用款单位:必须填写全称,不能省略,须加盖单位公章。 三、表格填写说明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性质:根据项目实施性质选后面的“□”中划“√”。 2.项目起止时间:分为项目实施计划、实际起止时间两部分填列。 3.预算支出 科目类别:按照财政部统一的预算支出科目填写。 4. 项目概况: 简要说明项目实施前的概况,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项目实施依据和主要内容。
( 4)社会经济模式 以两种资源配置机制为基础,可以构成两种最基本的社会经济模式: 市场经济模式:即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 计划经济模式:即以政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 在同一个社会里,可能同时存在两种资源配置机制,这样就可能出现第三种经济模式,即 “ 混合经济 ” 模式。 但无论是哪一种资源配置机制
们的成本就是所放弃的闲暇,而失业者的闲暇价值很低。 相应的,他们的成本也应低于实际工资率。 对无市场成本与收益的估计 • 改建某一高速公路的入口,以减少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由此挽救的生命的价值是多少。 • 常用的方法是根据未来收入的现值对被救的生命定价,因此需要估计可能被救的人数以及他们的年龄。 该方法的问题是把获救人的闲暇时间的价值设定为零,因此退休者的生命没有价值
没有确切的依据。 收益与成本 收益与成本 O O Q* QB Q39。 B 年产出 年产出 A B E MSB MSC TSC TSB39。 TSB Q* QB 官员行为与财政支出规模膨胀 官员行为增长论的不足 从理论上说,对官员行为的动机描述得过于简单,许多官员的动机是服务于公众利益和完成职责,并非通过预算最大化来是其自身效用最大化。 从经济发达国家的现实来说
的结构分析 按照支出用途分类 国防支出、教育支出、债务支出 按照社会经济职能分类 一般行政管理支出、经济管理支出、社会保障支出 按照财政支出部门分类 工业部门、农业部门、国防部门、教育部门 按照经济性质分类 公共消费性支出、公共投资性支出等 按照支出流向分类 政府采购、转移支付、债务利息 P154表 5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财政支出分类法 《
益最大化。 它是由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物品提供效率组成的。 • 财政支出的效率与资源配置职能密切相关。 即当改变资源配置时,社会的所得要大于社会的所失,其差额越大越好。 经济效益 + 社会效益 >聚财过程中的代价 + 成本 《 财政学 》 (第四版) 陈共 主编 20 (续) 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 这主要取决于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职能定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