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
对方当成是理性人。 但这则故事说明,生活中的人的行为不完全是理性的,博弈思维不总是有效的。 选择理性还是非理性。 “非理性”似乎是个贬义词,可事实上,正是许多所谓“非理性”的行为促进了人类“公平”、“正义”等等观念。 你的哥哥被杀了。 杀人犯对你说:反正人已经死了,再怎么也不可能复活,何必再耗费社会资源惩罚我呢。 我给你3000元算了。 你会 “ 理性 ” 地接受吗。 从策略的角度说
新浪微博: 黄金律:按照你愿意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别人,但只有他们也按同样方式行事才行。 也就是中国人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但前提是人所不欲勿施于我。 其次,“纳什均衡”是一种非合作博弈均衡,在现实中非合作的情况要比合作情况普遍。 所以“纳什均衡”是对冯诺依曼和摩根斯特恩的合作博弈理论的重大发展,甚至可以说是一场革命。 从“纳什均衡”的普遍意义中我们可以深刻领悟司空见惯的经济、社会、政治
间的博弈 . 个人投资者的羊群行为 我国证券市场中有众多的个人投资者,他们高度分散,进入股市的心里准备不足,投资方面专业的知识和训练相对较差,在信息的获取和加工方面相对匮乏,是市场的弱势群体 .陆正飞、刘桂进( 20xx)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股市个人投资者持有的股票数目较少,对期望收益率的要求较高,重视资本利得而不太重视股票的现金分红 .普通的个人投资者都没有专业预测股票价值的投资 理念与能力
(1988): “The Bayesian Foundations of Solution Concepts of Games,”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45, 370391. AUMANN, R. and BRANDENBURGER, A. (1995): “Epistemic Conditions for Nash Equilibrium,”
存在一个的均衡有直接的影响。 清华诚志 27 分类 博弈的划分可以从参与人行动的次序和参与人对其它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和支付的知识、信息,是否了解两个角度进行。 把两个角度结合就得到了4种博弈: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清华诚志 28 博弈的分类及对应的均衡 静态 动态 完全 信息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纳什均衡; Nash(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