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养老,社区养老,还有社会组织的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居家养老方面,它有亲缘的优势。 社区养老有地缘的优势。 通过成立一个服务中心,把血缘和地缘的优势给有 效的衔接起来,更好地解决养老中面临的问题,比较符合我们的国情。 窦玉沛特别指出的是,依托社会力量建设老年服务中心是民政部现在大力倡导和推行的,今后在这方面要走这种民建公助,公建民营的道路。 特别注意养老问题的城乡统筹问题,要更加重视农村,尤其是留守老人较多的农村地区。 二、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一) 现状 “十一五”期间,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农村社区服务体 4 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1. 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取 得初步进展。 全国共建成综合性的社区服务站 30021 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 3515 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万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 万个 [9]。 还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文化 中心(室)等专项社区服务设施。 2. 社区服务内容不断拓展。 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生活救助、社会治安、文化娱乐等政府公共服务事项逐步向社区覆盖,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得到广泛推行,社区志愿互助服务蓬勃开展。 菜场、超市、早餐等生活保障性商业网点得到重点配套,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养老托幼、食品配送、修理服务、废品回收等便民利民服 务项目也进入社区,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 3. 社区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不仅有依法选举产生的村 (居)委会成员,也有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专职社区工作人员。 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城乡居民走上社区工作岗位,截至 20xx 年底,全国共有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 万人、村民委员会成员 234 万人,社区公共服务从业人员 万人 [10]。 此外,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成为社区志愿者,活跃在社区服务各领域,成为推动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 4. 社区服务方式不断改善。 不少地方依托 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实行“一站式”服务;不少地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方便快捷地满足了居民多样化需求。 有的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开展项目补贴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活动,增强了社区服务的活力和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 以湖南长沙为例:( 1) .长沙首个社区服务呼叫系统在天心区青园街道开通 [11]。 ( 2) .推进“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试点工作,居民在步行 15 分钟范围内,基本能够享受到政务服务、日常购物、餐饮服务、家政服务、金融邮政、文体娱乐、 美容美发、医疗卫生、交通停车和养老托幼等十大类的社区服务,实现居民基本生活不出社区 [12]。 ( 3) .【点通科技】利用互联网手段,投入巨资研发出的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13]。 一点通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集紧急求救、生活求助及智能家居保安系统等功能,同时整合用户周边各类服务提供商,构建便利的生活配套服务体系,为有需要帮助的人士提供:如紧急求救、家政服务、送餐、送米、送水等各项便捷服务。 老人用户不需记任何电话号码,只需按下一点通终端设备上的求救或服务按键, 7 天 24 小时无间断客服中心的人员就立刻收到相应 的服务信息,服务中心第一时间为老人用户提供准确、优质、贴心的服务,使老年人的 5 居家养老安全有保障、生活更轻松。 5. 社区服务制度环境初步形成。 我国围绕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权益保护工作出台了法律法规,围绕社区卫生、社会救助、劳动就业、文化教育、社区服务设施等内容出台了相关政策,各地也相继出台了积极推进社区服务的政策措施,社区服务的政策法规逐步完善,各级党委政府对社区服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认同感也越来越强。 (二)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实现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离不开社区服务,满足居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离不开社区服务,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社区服务。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逐步加快,我国农村基层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对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适应城镇化和老龄化加快发展,有效满足农村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需要加快发展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适应社会转型也需要加快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适应改革不断深化和经济快速发展,有效回应居民的利益诉求,化解基层社会矛盾,也需要加快农村社区养老服务。 此外,针对中国区域、城乡社会养老服 务发展不平衡问题,民政部李立国部长提出了未来工作的设想和目标。 他说:“按照今后对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设想和规划,在农村创造条件,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 这样就是面对老年人的需求,从不同条件的实际出发都来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 三、 发展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现实性和意义 (一) 制度上提供了可靠保证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牵挂着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奉献毕生精力的老年人,始终牵挂着关系亿万老年人切身利益的老龄事业。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包括老干部、老专家、老退伍军人、老知识分子在内 的老龄工作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实践,为老龄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对老龄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安排。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国人口寿命普遍提高,老年人比重日益增长,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我国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 同时,人口老龄化也给家庭结构和社会生活带来新的变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全国上下都要有充分的认识,并积极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 (二) 人口老龄化趋势带来了巨大压力 6 20xx 年 4 月 28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我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 老龄化严重、生育率降低。 普查发现, 60 岁及以上人口比十年前上升 个百分点,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14]。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陶立群说,“这是中国人口发展的大趋势。 ”国际上对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10%,依 据此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陶立群指出,社会资源应该向老年人倾斜。 老年人口比重的加大会对养老保险、老年医疗保险制度、养老建设等多个环节提出挑战,特别是对养老保险造成压力。 另一方面,老龄化也对未来经济的发展产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专家表示,社会资源更应该从对孩子的关心转移到老人身上。 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三) 社会转型、家庭养老功能衰弱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工作繁重,子女没有足够的精力照顾老人 ,家庭对老年人照顾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 [15]。 因此,在家庭养老的模式中渗透社会化公共服务,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既符合传统的家庭模式又体现家庭养老社会化,这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不但解决了老年人家庭养老问题,同样也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岗位。 除此之外,如今的老人都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