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初步评述(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始了第二性的繁荣,这一繁荣将传遍整个经济体系并且成为普遍繁荣现象的传递工具 — — 只有这样才能完全理解它,否则便不可能得到满意的解释。 因为新的购买力大量从企 业家们手中转移到生产资料所有者,转移到 “ 再生产消费 ” (斯皮托夫)用品的生产者, 转移到工人,然后渗入每一个经济渠道,从而所有现存的消费用品最终都会以不断上升 的价格出售。 于是零售商大量订货,制造商扩大业务,而且为此目的,越来越多的不合 式的和通常往往已被抛弃了的生产手段又被重新使用起来。 仅仅 由于这个原因,各个地 方的生产和贸易都暂时获利,如同在通货膨胀时期,比如当战争开销是用纸币支付,从 而暂时获利一样。 许多事物漂浮在 “ 次级波 ” 上,而并不具有任何来自真正驱动力的新 的或直接的冲击,最后,投机性预期会获得因果意义。 繁荣征兆本身,最终将以众所周 中国最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18 页 共 52 页 知的方式,成为繁荣的因素。 对于商业指数理论以及对于理解整个商业情况,这当然是 非常重要的。 但是,就我们的目的而言,唯有第一级波与第二级波之间的区别才是实质 性的;并且我们还要注意,后者可以径直追溯到前者,而且根据一种以我们的基本原理 为基础而推敲出来的理论 ,任何在周期运动中观察到的事物都将会找到它的确定的位置。 但是在一种象当前这样的阐述中,不可能对这种事情做得公正,因此便产生了一个远离 现实的印象,而这在实际上是没有道理的。 第三,从我们的论点得出的结论是,在繁荣的开始以及在萧条的过程中,误差必定 起着重大的作用。 大多数危机理论实际上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利用这个要素。 可是,误差 不会在超过所需要的程度上正常出现;神志清醒的人们,只有在或多或少仔细地考查了 事实的基础上,才进入生产过程。 尽管估计不周会发生到危及个别企业生存的程度,在 特殊场合或许要危及整 个工业,然而通常这却不足以危及整个经济体系。 这种一般性错 误究竟是如何能产生的,从而使整个体系都受到影响,并且,作为不景气的一个独立的 原因,而不只是作为不景气的结果,又将如何得到解释。 一旦不景气由于其它理由而来 临,它自然会扰乱许多先前相当合理的计划,并且会造成否则就很容易克服的错误变得 危险。 最初的错误需要特别的解释,否则就什么都不能解释。 我们的分析则可以提供这 中国最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19 页 共 52 页 种解释。 如果繁荣时期的特征不仅仅是如此增加了的商业活动,而且是实现新的和未经 试验的组合,那么,正如第二章 已经提到的那样,我们会立即可以明白 ,误差在那里 必定起着特殊的作用,起一种从性质上来看不同于在循环流转中的作用。 尽管如此,可 是在这里将不会找到 “ 误差理论 ” ( error theory)。 相反,为了摆脱任何一种这样的 印象,我们将隔离这个要素。 它的确是一种支持和加强的情况,而不是理解这个原理所 必需的基本原因。 即使没有人做过任何从他自己的观点出发都不可能认为是 “ 虚假的 ” 工作;即使不存在技术的或商业的 “ 差错 ” ,或 “ 投机狂热 ” ,或毫无根据的乐观和悲 观;即使每个人都赋有广阔的先见之明,但仍然会存在周期运动 —— 尽管采取比较温和 的方式。 如同我们将 要看到的,繁荣所必然创造的客观情况,将独一无二地解释这个事 物的性质。 ( b)为什么企业家的出现不是连续的,也就是说,只是在每一个适当选定 的时间间隔内出现,而且是成群地出现。 这完全因为一个或者少数几个企业家的出现可 以促使其他企业家出现,于是又可促使更多的企业家以不断增加的数目出现。 这意味着,第一,由于第二章 已经解释了的原因,实现新的组合是困难的,并且 只是具有某种特性的人才能接触到。 关于这个问题,最好是通过设想一个较早时期的例 中国最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20 页 共 52 页 子,或者设想一个非常类似于处在经济尚未发展阶段的经济状况,也就是处 于高级停滞 阶段的经济状况的例子。 只有少数人具备这种领导才能,而且只有少数人在这样一种状 况里,也就是在一种本身尚未成为繁荣的状况里,能够沿着这个方向获得成功。 可是, 如果一个人或少数人成功地前进,那么许多困难便会消失。 于是其他人便会步这些先驱 者的后尘,就象在此刻所能达到的成功的鼓舞下,他们将要明确地去进行那样。 他们的 成功,通过不断完全克服第二章 所分析的障碍,将再次使得上述进程变得更加容易, 因为更多的人跟踪而来,直到最后创新为人们所熟悉,并且成为一种自由选择的事情。 第二,因为,象我们已经看 到的,作为企业家的资格或要求条件,同其它特性一样, 是依照误差法则在纯一种族群体中分布的,所以,在这方面满足累退标准的个人数目将 会不断增加。 因此,忽略一些例外情况 —— 在黑人人口中少数欧洲人的存在便是一例 — — 连续地日益减轻这项任务,那么,更多的人能够和将会成为企业家,于是,在一个企 业家成功的出现之后,不仅伴随以简单地出现其他企业家,而且出现的数目不断增加, 尽管他们日益更不合资格或更不合乎要求条件。 这就是实际情况,而对它的证言我们只 不过加以解释。 在仍然存在竞争和大量独立的人们的企业中,首先我们可以看到 一个创 中国最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21 页 共 52 页 新的单独出现 —— 压倒多数地在工商业中特地创造出来的 —— 然后我们可以看到现存的 工商业如何以变化不同的速度和完整度来掌握它,首先是少数单位,后来是不断增多的 单位。 我们已经遇到了这个与消除企业利润过程相关的现象。 这里,我们又将对它进行 考虑,尽管是从另一个角度。 第三,这解释了企业家成群出现的现象,一种首先在创业者出现的企业部门确实达 到了消除企业家利润的地步。 实际情况也揭露了,每一个正常的繁荣开始于一个或少数 几个企业部门(铁路建设,电力、化学工业等等),并且从它所开始产生的企业的创新 中获 得特征。 但是创业者不仅在他们首先出现的生产部门里为他人消除了障碍,而且由 于这些障碍的性质,事实上也在其它部门里消除了障碍。 许多事情可由后者所摹仿;这 样的例子也可以对他们产生作用;许多成就也直接适用于其它部门,例如国外市场的开 发,且不论不久就要出现的、具有第二位重要性的情况 —— 上升着的价格等等。 因此, 第一批领导人物在他们最直接行动的范围之外发生作用,于是企业家团体将更进一步地 增加,经济体系较之在另外的情况下,将更为迅速地和更为完全地被拉入到技术的和商 业的重新组织过程,而这一过程将构成繁荣时期的涵义。 第四,发展过程越是变得为人们所熟悉,并且变得对一切有关方面只是一个计算问 中国最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22 页 共 52 页 题,障碍随着时间的进程越是变得微弱,那么,激发创新所需要的 “ 领导 ”就越少。 这 样,企业家成群的出现就变得越是不显著,周期运动也就变得越是温和。 很清楚,我们 解释的这种结果也明显地为现实所证实。 经济生活的日益托拉斯化在同一的方向发生作 用,即使在今天,和它的销售及金融上的要求的大规模联合仍旧仰赖于市场情况,而这 一现象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通过竞争来决定,这样,创新的普遍有利的延迟到萧条时期, 特别是在建筑业, —— 有如美国的铁路 政策 —— 就偶尔地成为可能。 可是,只要能发挥 作用,这个要素也就能证实我们的解释。 第五,新组合的成群的出现,很容易并且必然要对繁荣时期的根本特征作出解释。 它能够解释,为什么增加资本投资正是未来繁荣的第一个征兆,为什么生产生产资料的 企业第一个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奋,尤其重要的是,为什么铁的消费增加。 它能够解释 繁荣时期新的购买力的大量出现,以及由此而来的价格的特征性上升,而对于这些问题, 单靠引用增加了的需求或增加了的成本都不能作出解释。 更有进者,它能够解释失业的 下降与工资的上升,利率的上升,货运 的增加,对银行收支和银行储备的日益抽紧,等 等;并且,象我们已经说过的,还能解释第二性波或次级波的放出 —— 繁荣传遍及于整 个经济体系。 中国最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23 页 共 52 页 3.( c)企业家成批的出现是繁荣产生的唯一原因,它对经济体制的影响在性质上 不同于企业家按时间均匀分布的连续出现对经济体制所产生的影响,只要它不象后者那 样,意指一种连续的,并且甚至是不可察觉的,对均衡位置的干扰,而是一种跳跃式的 干扰,一种具有不同数量级的干扰。 当由企业家们的连续出现而引起的干扰可以被连续 吸收,企业家成批或成群的出现则需要一种特殊的、可识别的吸 收过程,一种合并新事 物并使经济体系与之相适应的过程,一种清理的过程,或者,象我过去常说的那样,一 种探索以达到新的静止状态的途径。 这个过程是周期性萧条的本质,因此,依据我们的 观点,它可以被定义为经济体系奋力走向新的均衡状态,适应于由繁荣的干扰所改变了 的境况。 这个问题的本质并不在于下述事实,即仅仅关心自己企业制订计划的各个企业家, 完全不考虑他人成批地接踵而来,因此,遭到失败。 从个别企业的角度认为是正确的行 为,其成果有可能被多数人的同样行为的普遍作用所剥夺或抵悄,这一点当然是真实的。 当我们 解释生产者在他们各自努力获取最大利润的过程中,是如何发动了趋向于消除整 个体系的剩余价值的机制并使其运转的时候,我们就认识到了这方面的最重要的事例。 同样,普遍作用在这里也可能使那些对个别人正确的东西变成为谬误,并且,这种要素 中国最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24 页 共 52 页 实际上将在大多数的危机中起作用,因为,尽管处于这个企业家之后的这种蜂拥而至的 情况,是他事先所知悉的,并且也不能对他攻其不备,然而对情况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却 可能常常估计错误。 可是,由繁荣引起的干扰的本质,却并不在于它时常扰乱企业家的 打算这一事实,而是在于下述三种情况: 第一 ,新的企业家基于新的购买力对生产资料的需求 —— 著名的在繁荣时期 “ 争夺 生产资料的竞争 ” ,引自莱德勒的话 —— 提高了这些物品的价格。 实际上,这种趋势已 被下述事实所减弱:至少有些新的企业不会与老的企业并行出现,而是从老的当中产生; 并且老的企业也不会光生产而不要利润,而是仍然要赚取一些 “ 准地租 ”。 可是,我们 能够对这种经营的性质作出最好的说明,如果我们假设所有的创新都体现在新建立的行 业中,都单独由新开辟的购买力提供资金,并且发生在一些完全属于循环流转的,并且 无利润可得的,因而由于成本增加而开始亏本生产的行业 之旁。 现实生活与这种构想相 抵触的情况,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少。 实际上,仅仅是笼罩于繁荣时期的气氛就掩盖了这 一事实,那就是在繁荣开始以后不久,并且只要它只是以增加的需求来表达,那么这一 繁荣对许多生产者来说便意味着苦难,尽管当产品价格开始上升的时候它又将减轻。 这 种苦难,正象在第二章 所解释的那样,是将生产资料从老行业撤出并用于新用途的过 中国最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25 页 共 52 页 程的一种形式。 第二,新产品在几年以后或更快地找到市场,并与老的产品竞争;先前创造的购买 力的商品补充 —— 从理论上说抵消购买力而有余 —— 进入到循环流转。 另一方面,这 个 过程的结果实际上为前一节所述原因所缓和;更进一步,由于如下事实而缓和,也就是 由于某些投资在程序上远离最终产品,因而这种补充只能逐步地出现。 但是,这还没有 接触到过程的本质。 在繁荣的开始时期,老行业的成本上升;以后,只要消费者的需求 变得对创新有利,那么同创新竞争的那些行业的收入便首先减少,然后所有老行业的收 入都减少。 且不论创新带来赢利(次要地)的可能性如何,他们的亏本生产便只能受到 仅仅暂时有效的缓冲器 “ 准地租 ” 的牵制。 正因为老行业大都底子较厚,并且看来特别 值得享受信用待遇,从而他们的亏本生产并不 会立即导致崩溃。 他们的部分破产会影响 新企业的成功。 这种破产受到下述与我们的解释框架极相符合的事实的缓冲:这种繁荣 首先从来不是普遍的,而是集中于工业的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从而让其它领域不受到 干扰,并且后来仅仅以一种不同的和次要的方式影响其它领域。 正象企业家成群地( en masse)出现那样;他们的产品也是成批地出现,由于企业家们不是各做各样,而是做 非常相类似的事情,因而他们的产品几乎同时出现在市场上。 在新产品出现之前必须经 中国最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26 页。经济周期——初步评述(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