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生理学基础知识课件-邓斌菊内容摘要:
内分泌-生理学基础知识课件-邓斌菊 第十一章 内分泌【 学习目标 】3 列出甲状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胰岛素、糖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2 阐明腺垂体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4 简述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1 说出激素的概念、分类和一般特征。 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散在于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信息传递系统。 内分泌系统是除神经系统外机体内又一大调节系统,以分泌各种激素的体液调节方式发挥调控作用,如调节物质代谢,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脑的发育成熟,促进和调节生殖过程,并同神经和免疫系统相互配合,调节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 第一节 激素一、激素的概念和分类(一 )激素的概念内分泌系统是通过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来发挥作用的。 激素( 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激素作用的细胞、组织、器官分别称为该激素的靶细胞(靶组织( 靶器官((二 )激素的分类激素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两大类 含氮激素,包括蛋白质类、多肽类 (如胃肠激素、甲状旁腺素、胰岛素等 )、胺类 (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等 )。 含氮类激素除甲状腺素外,均易被消化酶破坏,作为药用时一般不宜口服; 类固醇(甾体)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这类激素不容易被消化酶破坏,可口服用药。 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一)信使作用(二)相对特异性(三)高效性 激素是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甚微,但发挥作用却很大。 (四)相互作用三、激素作用的机制(一) 含氮激素的作用原理)类固醇(甾体)激素作用原理丘脑与垂体下丘脑的一些神经元既能分泌激素(神经激素),具有内分泌细胞的作用,又保持典型神经细胞的机能,下丘脑是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紧密联系的“枢纽”。 种 类 英文缩写 主 要 作 用促黑激素释放因子 促进 抑制 促进 制 促进 抑制 促进 促进 促进 丘脑 腺垂体系统(一)下丘脑调节性多肽(二)腺垂体激素的生理作用及调节腺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激素主要有七种,包括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生长激素、催乳素和促黑激素。 理作用包括促进生长和调节代谢两大方面。 ( 1)促进生长生长激素几乎对所有的组织和器官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对骨骼、肌肉及内脏器官的作用更强。 ( 2)调节代谢 生长激素对物质代谢作用广泛,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脂肪的分解和升高血糖的作用。 生长激素能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加速 强脂肪酸的氧化分解,使组织的脂肪量减少;生理水平的生长激素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加强糖的利用。 但过量的生长激素则可抑制糖的利用,又由于脂肪分解增多提供能量而减少了糖的利用,故使血糖升高。 因此,生长激素分泌过量可产生垂体性糖尿病。 生长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和生长抑素的双重调节,前者促进分泌,后者抑制分泌。 ) 催乳素的生理作用 :1)调节乳腺的活动:催乳素可促进乳腺发育,发动并维持乳腺泌乳。 在女性青春期,乳腺的发育是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 、生长激素、皮质醇、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妊娠期间,催乳素、雌激素、孕激素分泌增加,使乳腺进一步发育成熟并具有泌乳的能力,但由于此时血中雌激素与孕激素浓度较高,同催乳素竞争受体,催乳素并不刺激乳腺分泌乳汁。 分娩后,血中雌激素与孕激素浓度显著降低,催乳素启动和维持泌乳的作用才得以发挥。 2)调节性腺的功能:在女性,催乳素与垂体的黄体生成素协同促进卵巢黄体的生成,并使其维持分泌孕激素。 高浓度的催乳素通过抑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导致腺垂体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的分泌减少,使排卵受到抑制。 在男性,催乳素可促进前列腺和精囊腺的生长,促进睾酮的合成。 3)参与应激反应:在应激状态下,血中催乳素浓度升高,并常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浓度升高同时出现,在刺激停止后数小时恢复正常,是应激反应中腺垂体分泌的三种主要激素。 ( 2)催乳素分泌的调节催乳素的分泌同样受下丘脑催乳素释放因子和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的双重调节。 前者促进催乳素分泌,后者抑制其分泌,平时以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的作用为主。 哺乳时,婴儿吸吮乳头的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穿至下丘脑,使催乳素释放因子释放增加,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释放减少,导致腺垂体分泌催乳素增加,乳汁生成增多。 在应激状态下,血中催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等激素的浓度均增加。 刺激停止数小时后,血中催乳素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黑激素的靶细胞为黑素细胞。 人的黑素细胞主要分布在皮肤、毛发、眼虹膜、视网膜的色素层和软脑膜。 其主要作用是促进黑素细胞内的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使皮肤与毛发等的颜色变黑。 促黑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促黑激素释放因子与促黑激素释放抑制因子的双重调节,前者促进促黑激素分泌,后者抑制其分泌,平时以促黑激素释放抑制因子的作用占优势。 二、下丘脑 神经垂体系统(一)血管升压素 生理情况下,由于血浆中的血管升压素浓度很低,1.5 ,抗利尿作用十分明显,对血压几乎没有调节作用,故称之为抗利尿激素 (但在大失血的情况下,下丘脑神经元合成和神经垂体释放增多,血中血管升压素浓度升高,则产生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对维持血压有一定的作用。 (二)催产素催产素的化学结构同血管升压素极为相似,生理作用有一定的重叠,其主要生理作用是在分娩时刺激子宫收缩和在哺乳期促进乳汁排出。 临床上可以用催产素诱导分娩及防止产后出血。 第三节 甲状腺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包括甲状腺素或四碘甲腺原氨酸 (三碘甲腺原氨酸 ( 4都具有生物活性 , 3, 在甲状腺激素组的细胞核受体上 , 存在有 3结合位点 , 结合位点对 4高 10倍 , 故 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为碘和酪氨酸。 人每天从饮食中摄取的碘约 100 200g, 其中 1/3被甲状腺摄取。 甲状腺激素合成的过程包括三个步骤即滤泡聚碘 、 酪氨酸碘化 、 碘化酪氨酸缩合。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一)调节新陈代谢1. 增强能量代谢除脑、肺、性腺、脾、淋巴结和皮肤等器官外,甲状腺激素能显著增加体内大多数组织的耗氧量和产热量。 2. 调节物质代谢甲状腺激素对物质代谢的影响广泛,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十分复杂。 生理水平的甲状腺激素对蛋白质、糖、脂肪的合成和分解代谢均有促进作用,而大量的甲状腺激素则对分解代谢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二)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甲状腺激素是胎儿和新生儿脑发育的关键激素,并与生长激素具有协同作用,调控幼年期生长发育。 通过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促进长骨骨骺的发育和骨的生长,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在出生后最初的 4个月内对婴儿脑和长骨的生长发育的作用极大。 甲状腺激素促进神经元增值、分化、突起和突触的形成,促进胶质细胞生长和髓鞘形成,诱导神经生长因子和某些酶的合成,促进神经元骨架的发育,同时,还可刺激骨化中心的发育成熟,使软骨骨化,促进长骨和牙齿生长。 一个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不全的婴儿,如在 4个月内得不到甲状腺激素的补充,则将由于脑与长骨生长发育的障碍而出现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牙齿发育不全等,称为呆小症。 预防呆小病应从妊娠期开始,积极治疗成人甲状腺功能低下,杜绝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生。 成年人因脑已发育成熟,因此,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智力基本不受影响,仅表现为反应迟钝、动作笨拙和记忆减退等。 地方性甲状腺肿 大脖子病由于长期缺碘,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对腺垂体的负反馈抑制作用减弱,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刺激甲状腺过度增生,导致甲状腺体积增大,形成地方性甲状腺肿。 (三)影响器官系统功能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甲状腺激素不但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而且还可提高已分化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可使心跳加快和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及心肌耗氧量增加;由于甲状腺激素使外周组织耗氧增多,故小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 3. 甲状腺激素可增强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促进消化和吸收过程。 三、甲状腺功能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活动主要受下丘脑 腺垂体 甲状腺轴的调节,此外,甲状腺还有一定程度的自身调节能力,以维持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对稳定。 (一)下丘脑 甲状腺轴调节系统(二)甲状腺功能的自身调节甲状腺根据血碘水平,通过自身调节改变摄取碘与合成甲状腺激素的能力。 当饮食中碘含量不足时,甲状腺对碘的转运机制增强,对促甲状腺激素的敏感性提高,使 之,当碘供应过多时,甲状腺对碘的摄取减少,对促甲状腺激素的敏感性降低,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致过多。 这种调节是在促甲状腺激素浓度不变或完全缺乏时产生的调节,故称自身调节。 第四节 肾上腺一、肾上腺皮质(一 )1)糖代谢:糖皮质激素能促进肝的糖异生,增加肝糖原贮备。 同时还能抑制外周组织细胞对糖的利用,因而使血糖升高(2)脂肪代谢:糖皮质激素能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在肝内的氧化过程,有利于糖的异生作用。 (3)蛋白质代谢:糖皮质激素能促进肝外组织的蛋白质分解,特别是肌组织。 因此当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或长期使用时,可引起肌萎缩无力,生长停滞,皮肤变薄等症状。 (4)水盐代谢:糖皮质激素可增加肾小球的滤过,有利促进水的排出。 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患者,排水能力明显降低,严重时可出“水中毒”。 人体突然受到出血、创伤、冷冻、饥饿、疼痛、感染、惊恐等各种有害刺激时,均可出现血中 产生一系列的非特异性反应,这一现象称为应激反应。 通过应激反应,可增强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能力,从而提高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对维持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还有抗炎症,抗过敏,抗中毒等药理学作用。 1)对血细胞的影响:糖皮质激素能增强骨髓的造血功能,使血中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增加,同时动员附着在小血管壁的中性粒细胞入血,使血中中性粒细胞增多,抑制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减少,促进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嗜酸性粒细胞,使其减少。 ( 2)对血管的影响:糖皮质激素是维持正常人体血压所必需的因素,这是由于糖皮质激素能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降解减慢,并能提高血管平滑肌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使血管保持正常的紧张性。 ( 3)对胃肠的影响:糖皮质激素能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溃疡病患者慎用或禁用。 ( 4)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少量的糖皮质激素能使人体产生欣快感,大剂量则出现思维不集中,烦躁不安以及失眠等现象。 (二)腺垂体。内分泌-生理学基础知识课件-邓斌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