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角的比较内容摘要:
、分的意义. (二)难点 空间观念,几何识图能力的培养. (三)疑点 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 (四)解决办法 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掌握知识点,再经过练习,解决难点和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一副三角板、自制胶片(软盘)、量角器. 六、师生互动 活动 设计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角的比较中掌握方法,理解相应概念,并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 (二)整体感知 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学生的画图相结合,完成本节教学任务.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一副三角板,你能说出这几个角的大小吗。 学生基本知道一副三角板各角的度数,他们可能利用度数比较,也可能通 过观察,也会有同学用叠合法.这里可以让学生讨论,说出采用的比较方法,但叙述可能不规范. 教师 既不给予肯定也不否定,只是再提出新问题. 投影显示:两个度数相差 1 度以内的角,不标明度数,只凭眼观察不能确定两个角的大小. 师:对于这两个角你能说出它们哪一个大。 哪一个小吗。 (学生困惑时 教师 点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角的比较.同学们提出的比较一副三角板各角的方法有些很好,但不规范.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本节内容,掌握角的比较等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板书课题) [板书] 角的比较 【教法说明】由学生熟知的三角板各角。教案角的比较
相关推荐
3 思考: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海军能保卫祖国的海疆。 4 军队是保卫国家的钢铁长城,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千方百计加强国防力量。 但 1985 年,我国宣布裁军 100 万,削弱军队人数的 1/中国在自毁长城,削弱自己的1 阅读 教材 ,结合 图片等 辅助资料 ,做出圈、划 、 2 查阅资料补充人民军队的发展状况。 3 对比 分析 新旧中国的国防变化, 体会 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4
裴文中先生惊喜地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轰动了全世界。 从此,“北京人”名扬世界了。 那么,“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时候呢。 又长什么样子呢。 请看头像模型。 [展示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模型 ] [师问 ]北京人与古猿相 比,面部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观察、比较、讨论,教师小结) 北京人前额低平、后倾,眉脊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额。 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的北京人
哪里出土的。 2.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 3. 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 4. 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师: 1.介绍殷墟(略) 2.补充清末王懿 荣的小故事(略) 3.现在出土的甲骨文有十几万片,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 5000 多个,考释过的有 2020 多个。 那么甲骨文里到底记载了什么内容呢。 要知道甲骨文的内容,首先必须了解商代贵族王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那就是占卜。
撞,问题在交流中 得到解决。 在充分的感知、体验的基础上比较分析,水到渠成的完成求“ 1”的量用方程做或算术法做,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揭示新知识的本质属性。 再次升化: 教学例 2 (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 2)比航模组多 1/4 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 1”,美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 ( 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出示多媒体课件) ( 3)根据线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