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内容摘要:

政治上,秦实行“法治”比较彻底,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上,秦居关中又据四川“天府之国”,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战,兴修水利,拥有足够的财力物力。 军事上,秦奖励军功,军队勇敢善战,加之又居险要,大有摧枯拉朽之势。 外交政策上,秦灵活地运用远交近攻、合纵连横的政策,有效地摧毁了东方六国的统治);②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嬴政继承了自秦孝公以来变法革新、奖励耕战的一系列政策,选贤任能、历兵秣马、富国强兵、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③韩非子法家思想的影响(参见必修Ⅲ)过渡: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 那么如何来治理这个刚建立起来的统一国家呢。 秦始皇有自己的一套方案。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皇帝称号的由来阅读材料: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 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 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并说:“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提问:阅读材料,并结合第九夜的《历史从横》,想想皇帝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吗。 答: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 皇帝制度的特征(1)皇帝独尊:“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统一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天子自称“朕”,“命”为“制”,“令”为“诏 ”,印为“玺”。 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也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 (结合【历史纵横】)(2)皇权至上:秦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 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依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如阳陵虎符(秦朝阳陵铜虎符中分为二,左右半符各有错金篆书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12字。 右半留存在朝廷,左半发给地方官吏或统兵的将帅。 调动军队时,须由使臣持符验合方能生效。 用虎符调兵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 (3)皇位世袭: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希望由自己开始,子孙能够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地传承,永掌政权。 中央官制(1)设置及职能:“三公”: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后世习称“三公”,是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 丞相是皇帝的第一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