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与意义内容摘要:

治力量。 总之,清政府一方面以治术笼络政策,收拾民心。 另一方面以武力高压政策,镇压反抗,钳制思想。 在笼络与高压两种手段互为运用,更严防满汉混杂,造成种族界限,在“又屠杀,又奴化”的政策下,民生凋敝、危机四伏,民族仇恨由是加深,于焉反清运动伺机而起。 反清运动在思想上、意识上充斥其间,会党如天地会、白莲教以及天理教的反清,农民之反清思潮,川流不息。 各族人民群众奋起投入反抗封建王朝压迫的队伍中。 二、列强势力入侵与中华民族危机 清政府政治腐败,正是列 强势力入侵中国的良机,兹分述如下: (一 )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1842年,英国借口鸦片事件,引爆鸦片战争,订立“南京条约”为中国对外第一个不平等条件。 1844年,又分别缔结“中美条约”与“中法条约”。 1865年,英人利用太平天国之机,以“亚罗船事件”,进攻广州,复一年,法人借口传教士被害,两国共组“英法联军”,再陷广州。 分别订立“中英天津条约”与“中法天津条约”。 1860年,再缔结“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 同年复订“中俄瑷珲条约”与“中俄北京条约”,也承认英国对缅甸有最高宗主权。 1890年,“中英印藏条约”清政府承认哲孟雄为英国保护管理。 这是帝国主义对中国一连串的枷锁。 加上 1894年,中日战争订立“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