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第六章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内容摘要:

距离 B 点距离 : ml )(  剪力为 0 处弯矩: mKNM  )( 2 结构一层 剪力为 0 处距离 B 点距离 : ml )(  剪力为 0 处弯矩: mKNM  )( 2 ( 2) 对于 CD 跨 结构三层(屋面层) 在简支条件下叠加调幅后弯矩剪力图如下 剪力为 0 处距离 C 点距离: ml )()(  剪力为 0 处距离 D 点距离: ml  剪力为 0处弯矩: mKNM  )( 2 结构二层 剪力为 0 处距离 C 点距离: ml )()(  剪力为 0 处距离 D 点距离: ml  剪力为 0 处弯矩: mKNM  )( 2 结构一层 在节点 3 处,剪力有突变,由 突变为 KNV  故剪力为 0 处距离 C 点距离 : ml 3 剪力为 0 处距离 D 点距离: ml .  剪力为 0 处弯矩: mKNM  )( 2 本设计取调幅后的梁跨内弯矩最大值和简支时梁跨内弯矩最大值的 50%中的较大者,比较如下表: 梁跨内弯矩最大值取值 表 楼层 BC 跨 CD 跨 maxM 0maxM 20maxM 取值 maxM 0maxM 20maxM 取值 三层 二层 一层 说明 : maxM — 调幅后的梁跨内弯矩最大值; 0maxM — 简支时梁跨内弯矩最大值。 依据上表绘制恒载作用下 B~ D 轴 ○ 3 轴框架弯矩图如下 图 恒载作用下 B~ D 轴 ○ 3 轴框架弯矩图 ( KN m) 、柱端剪力计算 梁端剪力计算计算方法为取隔离体进行计算,具体计算如下: 屋顶层 BC 跨 对 B 取矩  0BM VC +=+( 2+) ,故 VC= 对 C 取矩  0CM VB +=+( 2+) ,故 VB= 屋顶层 CD 跨 对 C 取矩  0CM VD +=+ + 3 + + 3, 故VD= 对 D 取矩  0DM VC +=+ + 3 + + , 故VC= 其他剪力计算类似,因此计算过程省略,以下汇总剪力: 梁截面剪力 (单位: ) 表 楼层 B 右截面 C 左截面 C 右截面 集中力 左 集中力 右 D左截面 D右截面 1/D 三层 0 0 二层 0 0 一层 柱端剪力计算计算方法为取隔离体进行计算,具体计算如下: VB3=VB2=()247。 = 综上,其他柱计算类似。 V 上 =V 下 =( M 上 +M 下 )247。 h,下面汇总柱剪力 恒载作用下柱剪力( KN) 表 楼层 柱 层高 M 上 M 下 V 三层 B C D 二层 B C D 三层 B C D 注:剪力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 图 恒载作用下 B~ D轴 ○ 3 轴框架剪力图( KN) 根据节点平衡法可求得柱轴力,规定柱受压为正,受拉为负: B3轴力 =B3集中力 +梁 B3C3剪力 NB3=+= 其它柱计算类似,计算过程省略。 图 柱截面表示图 恒载作用下柱轴力 (单位 KN) 表 截面 梁端剪力BC 梁端剪力 CB 梁端剪力 CD 梁端剪力 DC 竖向力B 竖向力C 竖向力D 柱自重 B 柱 C 柱 D 柱 1 2 3 4 5 6 一层 D柱竖向力已加悬臂梁端剪力 图 恒载作用下柱轴力( KN) 二、框架在活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一) 活载作用下固端弯矩 计算 活载作用下固端弯矩 表 楼层 框架梁 BC 跨固端弯矩计算 (单位: KN m) 结构 三层 (屋面) 计算简图 弯矩图 结构 二层 计算简图 弯矩图 结构 一层 计算简图 弯矩图 楼层 框架梁 CD 跨固端弯矩计算 (单位: KN m) 结构 三层 (屋面) 计算简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