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土地复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480 小时,月平均日照数量最多是 8 月,达 230 小时左右,太阳总辐射为 98 千卡。 优越的气候条件,为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项目区内原有 9 口 山坪塘已损毁,滑坡体上已不适宜修建大的山坪塘。 由于项目区内以旱地为主 , 用水量较小,可以采取从项目区修渠引水、修建微水池 或 从上游 杨家湾大堰塘 引水灌溉,完全能够解决项目区生产用水。 项目区生态环境良好,前河两岸植被丰富,绿化程度较高,常见的动 物如鸟类有:麻雀、燕子、杜鹃、画眉等,水生动物有鲤鱼、鲢鱼、蚌蛤、虾、泥鳅、黄鳝等。 主要家养动物有猪、牛、羊、兔、鸡、鸭、鹅、蚕、鱼等;野生动物主要有蛙、蛇、哈蟆、蜂、野兔、山鸡、等。 会经济条件 平昌县为国贫县,因此项目区的社会经济条件较差。 大寨乡幅员面积 平方公里 ,辖 20 个村 3 个居委会 ,151 个村民小组。 2020 年末总人口 29402 人,其中,农业人口 27729 人,非农业人口 1673 人。 全乡国 民 生产总值 5625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 1176万元,人均产粮 392公斤,年人均收入 810元。 项 目区位于平昌县西南部 ,距县城 51km, 东以四垭村为界,南与石泉村、关溪村接壤,西接杨岭村,北接白鹤村、龙堂村。 项目区 辖 1 个村 8 个社,幅员面积为 平方公里,总人口 13 1487 人,农村劳动力 709 个,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698 元。 总耕地面积( 公顷),人均耕地。 当地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极其落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仅有一半多,剩余劳动力大多数外出务工。 项目区 虽靠近大寨乡场 , 但 交通 极为不 便。 目前,通过滑坡治理,现为荒地需土地复垦后,方能进行耕种。 (见附表) 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水利设施状况 项目区内目前 6口 山坪塘已损毁 , 3口需病害整治,基本上 不能解决土地复垦区内的灌溉问题, 灌 排 系 统 本不 完善, 水毁后就更不 能够满足土地复垦 后 的 灌 排问题,但由于项目区主要以 水稻、小麦、红苕等 作物, 响应集约用水 采取 旱育秧、喷灌、微灌、节水灌溉及产业结构调整等 办法,用水量相对较小。 如果 通过 整治山坪塘、新 建 蓄 水池、从项目区外引水浇灌可以满足农作物需要。 项目区地处大寨乡,离县城 51公里,交通条件优越,为项目建设中物资的运输和建成投产后的农业 运输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但项目区内田间路小,弯多路窄,基本上按自然分布,行政村之间没有上等级公路,自然村之间没有较好的田间道,致使项目耕作不便,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目前,该路在治理后重新铺设,由于项目区内大型滑坡,致使本不完善的田间道、生产道完全损毁,无法修复,通过土地复垦、重复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完善区内道路 ,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 项目区内有 50KVA变压器 2台, 20KVA变压器 1 台。 通过修复 ,能满足项目建设使用。 加之近年来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实施,电网的输供电 14 能力得到了 加强,完全能够保障项目区生产和生活用电。 平昌 县各级政府十分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工程的建设 ,近年来通过实施长防林工程、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但这次滑坡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影响极大,水土保持状况也不理想,项目区原有成片林地多,主要分布在山上、河沟,尚无统一规划的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周围林木覆盖率较高,但现在已完全不存在了,项目区目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还极待进一步加强。 4 项目分析 根据《 平昌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大寨 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 大寨 乡 代家 村实施土地复垦项目是贯彻《土地管理法》确定的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的基本国策,实现县域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对项目区内田、水、路、林、渠综合整治,恢复该村耕地,也是发展综合农业、高效农业的需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现有土地复垦,主要措施是按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对现有 水毁 耕地及部分农村居民点及原有林地进行复垦。 充分保护现有林草资源,因此 平昌 县 大寨 乡土地复垦项目完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 土地复垦专项规划要求 大寨 乡土地复 垦项目属于《 平昌 县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内的整理区,符合专项规划。 、法规要求 该项目主要内容是对项目区内的滑坡地块进行综合整治 ,土地复垦 15 涉及的土地均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土地复垦的政策要求,可以进行复垦。 项目区内原有耕地 亩,由于山体滑坡造成全部耕地被损毁,通过滑坡地块综合治理,科学规划,改造原有的未利用土地和对垮塌的房屋圈舍进行集中规划,可有效增加耕地面积,通过土地复垦可 新增 耕地 1630 亩。 项目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光、热较为充足。 耕作层的土层深厚,土壤为 棕紫泥 水稻土,熟化度较高, PH 值 微酸,矿物质丰富,砂粘适中,保水保肥能力强。 土壤结构良好,易耕易作的特点,为耕种农作物提供了有利的生长环境。 复垦后新增耕地适宜种植多种农经作物。 在对项目区进行适宜性评价时,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考虑适宜性,注重比较经济效益,采用主导因素定性评价法进行。 平昌县大寨 乡土地复垦项目主要以提高耕地使用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为建设目标。 因此,对项目区内土地适宜性分析,主要以发展农业生产为目的,通过土地复垦,使土地 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并取得最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满足土地复垦的政策要求。 ( 1)土地资源数量贫乏,人地关系紧张。 项目区位于 大寨 乡场镇较近的村,人口较多,耕地较少,又加之特大型滑坡的影响,人多地少的矛盾特别突出。 ( 2)耕地质量较差 耕作土层较薄,项目区内绝大部分为旱地,无灌溉设施,加之耕地坡度较大,无土坎,降雨顺坡汇流,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16 ( 3)水利设施不配套,耕地效益低下 由于项目区属 中山深 丘地形,原有的沟渠已完全被毁,水利设施基本没有,大部分耕地仍处于靠天吃 饭的困境,排水设施通过治理比较完善,恢复耕地效益不能充分发挥。 ( 4)项目区虽 距大寨乡场较近 , 但也必 需新修田间道和生产道路。 土地复垦,是为解决灾民重建、开展生产自救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为我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项目的复垦是为当地民众造福的好事,得到了相关部门和广大灾民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 1)增加了耕地总量。 项目区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用地的增加,人均耕地拥有量迅速下降,通过土地复垦,增加了项目区耕地总量,提高了项目区人均耕地保有量。 ( 2)增加了经济收入。 项目区均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收入是当地农村的主要经济来源。 ( 3)有利于农村产业化的发展。 项目整理地块集中成片,地势平坦,水利、交通设施健全,有利于规模化种植,对区内今后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 4)增加耕地供养人口。 ( 5)改善环境。 通过水、林、路综合治理,改善了项目区内的生产、生活环境。 5 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项目区的总体规划是按照《 大寨 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在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在增加土地有效供给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前提下,按 “科学合理,经济实用 ”的总 体思路进行规范设计, 17 以较小投入获得最大的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考虑生态环境和农民居住环境的改善,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康生活面貌。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规划设计方案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相衔接,与农业生产布局和水利规划相协调。 全面规划,实现综合配套。 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兼顾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与全乡远规划相协调。 与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相结合提高农田的集约化、机械化、水利化水平。 《 平昌 县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 20202020年)》 TD/T10112020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 TD/T1012202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T1013202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 项目区平面布置方案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与农业生产布局和水利规划相协调,平整土地、坡改梯、修筑水平梯地、配套项目区内的水利灌溉设施,配套项目区内的路网,营造水土保持林,达到梯地平、厚,壤固、肥的标准,田、路、 林、水、输电线路配套,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兼顾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统一,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农田集约化和水利化为目的。 总体平面布局 首先进行土地平整,通过对旱地坡改梯、薄改厚,小改大,瘦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