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语文七上第3课孩童之道word教学参考内容摘要:

代的纯真和美好,所以选取了许多可以在他们成长历程中给予精神滋养的文学作品。 本诗中传达出来的那种真善美与丰子恺先生的《给我的孩子们》中所表达的内容有相似之处,可以将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尽量 “ 延长 ” 学生的童年时光,如果他们能够带着儿童时代的真善美踏上未来的人生旅途,那定会一路行走,一路欢歌。 四、本诗想象丰富,正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模仿泰戈尔的作品,也进行诗歌创作,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展 示自己才华的空间,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关资料 一、关于泰戈尔 [ 泰戈尔( Rabindranath Tagore1861~ 1941),印度孟加拉语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 他出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城的一个望族之家,主要靠家教和自学成才。 他按照父兄的意愿于 1878~ 1880年去英国学习法律,但他对法律并不感兴趣,因而他专心研究英国及西方文学和音乐。 他从童年时代起就热衷于诗歌创作。 1875年 2月 25日在《甘露市场报》上发表他写的小诗《献给印度教徒庙会》。 1912年他的短诗集《吉檀迦利》英 译本在英国出版,次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他一生创作了 50多部诗集, 12部中长篇小说,一百来篇短篇小说, 20多个剧本,近千首歌曲。 他的诗歌清新明快,富有哲理,开创了一代孟加拉诗歌的新风。 因而他被誉为 “ 诗圣 ”。 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长篇小说《戈拉》《沉船》《小沙子》《家庭与世界》《纠缠》,中篇小说《四个人》《两姊妹》,短篇小说《莫哈玛娅》《一个女 人的信》《活着还是死了》等等。 泰戈尔是 近现代印度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 他的作品充满炽热的爱国激情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真实地展现了 19世纪末至 20世纪上半叶印度社会生活的画卷,开辟了印度文学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对印度现代文学,甚至对整个东方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季羡林主编 《东方文学辞典》) 泰戈尔是跨越了 19世纪和 20世纪的人类最杰出的文化巨人之一。 他以其丰富而出色的文学创作为人类的精神宝库增添了骄人的财富。 他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影响是巨大的。 需要指出的是泰戈尔的世界观比较复杂,基调近乎泛神论思想,主张宇宙万物同源一体 —— 梵。 他不仅相信梵我统一,人与自然统一,宇宙最根本的原则是和谐及协调,而 且认为神与人相互依存,甚至写出了 “ 神厌恶它们的天堂,羡慕人 ” , “ 神瞧着孩子们玩儿,把僧侣也忘掉了 ” 等等诗句。 泰戈尔对人性怀有无限信心。 正是在此基础上,他接受了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自己也大力宣扬 “ 爱 ” 和 “ 互信互助 ”。 在艺术风格上,泰戈尔既继承了古代梵文文学和印度民歌的传统,又接受了西方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等流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形成了他独特的形式、风格和魅力。 关于诗歌,泰戈尔强调诗主要是给人以美 感享受,他认为 “ 了解诗的主要途径是去欣赏它 ”。 为了比较客观地了解泰戈尔及其作品,这里我们摘选几段有关专家的评价,作为我们解读本课的参照: 在所有的古今外国作家中,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恐怕是最为中国人民所熟悉的一个作家。 从 “ 五四 ” 运动后期起,我们就开始翻译他的作品。 诗歌、戏剧、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演讲、回忆录等等,都大量地翻译了过来。 一直到解放后,这股劲头并没有减弱,出版了《泰戈尔作品集》 10卷,就是具体的证明。 泰戈尔一生热爱中国,关心中国人民的命运。 他的作品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起了比较明显的作用,这是尽 人皆知的事实。 一直到最近,他的作品还在影响着我们的青年,推动他们投身于印度现代文化的研究。 对于这样一个泰戈尔,我们中国人民应该有一个深刻的实事求是的了解。 (季羡林著 《家庭中的泰戈尔 序》) 印度的泰 戈尔从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欢迎,出现了波及世界文坛的 “ 泰戈尔热 ”。 当时有的国家给他 以国宾的礼遇,有的提灯游行,向他致敬,有的隆重集会,聆听他的演说。 他的作品正如德国著名学者温德尼兹所说, “ 由东西方的译文传播到整个文明世界 ” , “ 为老年与青年所同样诵读欣赏 ”。 前苏联、中国 、日本等国相继出版了多卷本的泰戈尔作品集。 这种翻译热情至今仍不衰减。 瑞典著名作家海登斯泰姆在 为泰戈尔争取诺贝尔文学奖时,在瑞典皇家学院的会上说: “ 我不记得,过去 20余年里我曾读过如此优美的抒情诗歌,从中我真不知道得到多少隽永的享受 „„ 现在我们终于找到了具有真正伟大水平的一个理想诗人。 ” 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也说: “ 在这些诗里显示我毕生梦寐以求的世界,这些诗歌是高度文明的产物。 ” 美国诗人庞德说: “ 我们发现了自己的新希腊 ” ,在泰戈尔面前 “ 我好像是个手持石棒,身披兽皮的野人。 ” 中国文坛也有强烈反应,郭沫若回忆自己读了 泰戈尔诗作时的情景说: “ 我好像探得了我 ‘ 生命的生命 ’ ,探得了我‘ 生命的泉水 ’ 一样 ” , “ 那清新和平易径直使我吃惊,使我一跃便年轻了 20 年。 ” 冰心于 1919年读了泰戈尔的 “ 传略和诗文 —— 心中不作别想,只深深地觉得澄澈 —— 凄美。 ”不仅如此,他的影响不是昙花一现,也不是停留在作家的片刻的激动上,而且在不同国度的一些作家的创作思想及其风格的形成上留下了清晰的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